站內檢索
關鍵字道,共244筆結果:
禮讚剎海丞上僧頌歌
/periodicals/9847b45f-2317-11ee-a077-c9de5a43d6bf/
修證在自己功夫上
/periodicals/ef3c6371-63eb-11ed-bc72-c9de5a43d6bf/
宗教和文化在當代人道主義問題上的 ──融洽相處的方式
/periodicals/7409b7e3-0e6e-11ef-b31a-c9de5a43d6bf/
同體共生下的佛教新發展——淺談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的意涵
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台灣佛教在各寺院開山者的創立下,數十年的耕耘,已形成各家獨特的風格與宗風,有重視禪修的道場,也有專心念佛的寺院,有著重在教育辦學的教團,也有一心潛修山林的阿蘭若。原本各自弘揚其各有之特色的佛教,星雲大師有感佛教在台灣雖百花齊放,卻因沒有交流互動而缺乏共識,更難以形成佛教的力量。更有道場因老化且人事凋零,欲將寺院轉託他寺管理,這些窘況正說明著佛教需要更多人才,而人才則仰賴佛教的教育,能住持一方的管理者,需如禮如儀的恪遵叢林清規,建寺安僧還要用心辦道,這些都離不開長遠的教育工作。
/periodicals/5a35524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下)
與其他宗教的創始人不同,佛陀不是全能的神祇,也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祇代言人。佛陀只是導師,是善知識。佛的弟子們求解脫,唯有依止佛陀的教法,自己努力與精進地修行,才可以獲得解脫。因此漢譯《中阿含》144經的《算數目揵連經》講到,一位名叫目揵連的婆羅門問佛陀:「沙門瞿曇!一切弟子如是訓誨,如是教訶,盡得究竟智必涅槃耶?」佛陀回答說:「目揵連!不一向得,或有得者,或不得者。」目揵連聽了之後又問道:「瞿曇!此中何因何緣?有涅槃、有涅槃道,沙門瞿曇現在導師,或有比丘如是訓誨,如是教訶,得究竟涅槃,或復不得耶?」
/periodicals/1e35abf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當下悟道」與「給人接受」
/periodicals/51ce31bb-10c6-11ed-ae6c-c9de5a43d6bf/
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
/periodicals/760062a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建立自己四不壞信,即四種不壞的信仰:是對佛菩薩的不懷疑;對四聖諦、三法印、緣起性空沒有懷疑;對佛門大眾儘管有許多好好壞壞,總感覺他們是如來的使者、佛法的長城、良師益友,沒有懷疑;對佛法中布施的福田功德、受戒的功德,必定功不唐捐,不懷疑。
/periodicals/91cce40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弘道精神
/periodicals/38dcfc4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王榮裕:人生無處不道場
/periodicals/2d557a5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