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與《八大人覺經十講》的智慧對談
星雲大師所著《八大人覺經十講》,是一本小冊子。大師藉此經講說人間佛教及在家佛教的修行宗旨,作為引眾生修行佛法的依據,文字淺顯,意旨清晰明白,是一部學佛的好教材。《八大人覺經》實在是一部小品的佛經,但是討論的著作卻非常豐富。深入近人的著作及古德的疏解,有多不勝數的註解之作。如明末蕅益智旭大師就有《八大人覺經略解》,該文文字簡要,意旨清晰精準,層次分明,邏輯嚴謹,本文討論星雲大師講話的同時,亦一併討論蕅益智旭禪師的註解。
生權時代的人間佛教―李向平 《人間佛教開啟「生權」時代》讀後
感懷星雲大師的行佛人生
從《星雲禪話》探究佛光人間生活禪的內涵及實踐
本文分從「佛法在世間:《星雲禪話》的人間佛教內涵」、「不離世間覺:《星雲禪話》所呈現的生活實踐」兩個面向,分別論述佛光人間生活禪的內涵及實踐。在人間佛教禪法內涵中,藉由早期(1987)結合電視宣揚讓佛光人間生活禪大眾化的《星雲禪話》版本為研究對象,從「傳播的普濟性」說明星雲大師因應閱聽者所需,透過傳播媒體的推動,將禪帶入每個人的家庭,落實於生活之中,以達成人間佛教的普濟性。而禪法的人間性,則分從「心懷眾生」及「自悟度他」兩點分做論述,認為星雲大師所主張,學佛參禪者須心懷眾生之苦,乃是依循菩薩道的思想而行。在生活實踐部分,則分從「規律、簡樸、惜福的用心實踐」、「生活、生趣、生機的權變妙用」兩個面向,探究依戒生活、知足澹泊乃是實踐生活禪法的要旨。而禪師的立破善巧,所引導眾生見性成佛並能濟眾度眾,可見諸禪法運用的權變妙用。
人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緬懷星雲大師功徳、弘揚人間佛教精神」學術座談會緣起
由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緬懷星雲大師功德、弘揚人間佛教精神」學術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及相關社會賢達發表學術論文。
佛教的平等觀與人間佛教
佛教中的「平等」包含作為教義的「平等」和作為社會理念的「平等」兩方面的內涵。前者指一切法自性寂靜,無生無滅,超言絕相,畢竟平等;而後者則指菩薩平等地看待一切眾生,平等地救度一切眾生,以及一切眾生在法性或佛性的層面上平等無差別。總之,佛教的「平等」與「差別」都與佛教修行體驗結合在一起,具有特定的含義。它們與社會上存在的諸如貧富差別意義上的「差別」以及消除這些差別而達成的「平等」是不同層次的概念。儘管如此,佛教提倡的男女平等觀念、無情佛性觀念等,對我們思考當代的平等問題和生態倫理問題等皆有啟發。而星雲大師從佛教同體共生的立場對世界和平的論述,是我們思考佛教平等觀的現代意義的典範。
人間佛教需要自己的戒律規範——星雲大師〈我訂定佛教新戒條〉讀後
原始佛教時期,佛陀已經為其所制戒律預留了在地化適應的彈性,可以根據不同時地環境加以開遮。佛制戒律傳入中土以後,從「五部律」的並用到《四分律》的獨重,再從道安所制《僧尼規範》到百丈所制《叢林清規》,中土佛教已經根據具體時地環境做了選擇與創制。人間佛教是適應公民社會展開的佛教形態,需要根據佛制戒律的基本精神創制屬於自己的戒律規範,方可適應社會形態與佛教形態的雙重轉變。星雲大師創制的人間佛教戒律規範,應可成為人間佛教戒律規範創制的法則。其普遍性、簡略性以及不侵犯自由、相互尊重、多元包容、平實親切是星雲大師創制人間佛教戒律規範給出的有益啟示。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出版及其學術思想意義
現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星雲大師的 《治心百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