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生活、主體、內在——中國佛教社會史研究的三個轉向
佛教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資源,依佛、法、僧三寶為核心而形成獨特的信仰、思想、制度的傳統;同時,作為宗教實體,在歷史傳播與社會演進的過程中,從而在社會、文化領域形成重要的影響與力量。因此,從「佛教整體」出發,根據「佛教」的內涵與外延,佛教研究必須從佛教、佛教與社會、佛教與文化三大層面,進行全方位、立體、綜合的探討。一、從佛教自身來說,典籍、信仰、思想、制度構成四大研究領域;二、從佛教與社會來說,政治、經濟、慈善公益、社會生活成為四大研究領域;三、從佛教與文化來說,佛教文學、藝術、建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
「覺悟」與「三大轉向」——〈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解讀
本文係筆者在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上的發言〈全球弘揚人間佛教的優勢在哪裡?〉之續篇。星雲大師〈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一文雖短,卻是年屆九旬之時,對自己一生倡導與踐行人間佛教的總攝,含蘊極豐,多言常人之不敢道。筆者經進一步研學,謹依據佛教根本義理,綜貫地加以詮釋。為使相對於佛教信眾而言的更廣大的讀者也能理解,在此之前,有必要把宗教學的基本概念如「信仰」、「自我」、「神聖性」等作一梳理。因為顯然,中文話語系統中依據星雲大師之論述,與西方主流話語系統中依據對基督教與原始宗教的研究所推衍出的一般認知之間,存在著差異。
憶師恩─大師的三不朽人生
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詮釋三皈、五戒及生權的內容
星雲大師闡述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指出皈依三寶乃民主而無階級,受持五戒乃自由而無束縛,尊重生權乃平等而無差別。
在佛光山出家三天
建造我們的三好校園
三皈五戒的人間意義
人生最大的利益,一般人都是追求功名富貴,金銀財寶;但是真正說來,世間所有的利益總加起來,都遠不及皈依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價值。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也是超越世間的聖財。佛如光,能圓熟眾生,是為世間的教主;法如水,能滋潤眾生,是為人生的真理;僧如田,能生長信者的功德法財,是住持佛法的善知識。三寶的重要,就好比陽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唯有皈敬三寶,才得以長養法身慧命,昇華心靈世 界,跨越人生的藩籬。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上)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來討論釋迦牟尼佛的人格。一般來說,印度是一個神祕的國度,印度人也崇尚神祕。他們以修行各種不同的禪定與苦行,來追求與神祕的大梵結合,或者與人們難以理解的、絕對的、最高的真實結合。所以印度人的思想發達,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產生這樣多宗教的原因。
全球逾萬佛光人 線上召開大會
向善向上的生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