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貫穿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的關係?」、「本書是採用何種詮釋路徑來介紹《法華經》?」、「天台思想與《法華經》的關聯為何?其對《法華經》信仰推展的貢獻為何?」、「如何運用《法華經》思想令人間佛教行者生起成佛的信心?」 課程將於6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reurl.cc/Yel4Wl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6月1日線上播出第四堂課,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擔任主持人。.....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 主持人段玉明教授總結翟教授把人間佛教放在世界的高度,接受西方社會科學的檢驗。現代很多社會問題,基督新教、資本主義很難解決,但人間佛教可以開出新藥方。不僅是理論,還有踐行部分。在理與行方面都讓人深具信心。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b37t3bhIO_Q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能否禁得起西方理論系統的檢驗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11月1日播出的第九堂課「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從理論與踐行這兩部分,解析人間佛教正是當代文明困境的一帖良方妙藥。這場線上講座由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翟本瑞教授主講,四.....
2025年度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 圓滿閉幕
都如同一扇窗,展現出無限可能。 王雪梅教授認為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學術平臺,讓老師同學們能夠得到學習和啟發的寶貴機會。張文良教授勉勵在場青年學子,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學術成果時,不喪失信心,不過度焦慮,要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繼續成長,這才更重要。 李利安教授充分肯定參會學生的學術熱情與專注態度,同時囑託同學在研究過程中既要深入把握佛教思想精髓,更要注重學術研究與時代需求的結合,推動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與創新發展。滿蓮法師鼓勵在座學子當把握當下體悟無常真諦,祝願學子如蓮蓄力待時綻放,期待來日盛會重逢得見智慧花開。 妙凡法師認同嚴師出高徒的重要性,老師們對同學的嚴厲批評實際上蘊含著愛與.....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很多危機,例如新冠病毒疫情、北美種族歧視,澳洲森林大火等,如何用佛教的「八正道」面對危機,及提供正確方向處理這些危機? 妙光法師分享,「八正道」是可以讓社會找到危機出路,亦可以提供正確方法,讓大家重拾信心,找到希望,回復正常生活;同時提供4個方法,用正見與正思惟的「智慧思考」(Thinking Wisely)、以正語、正業、正命保有「紀律行動」(Acting with Discipline)、以正念及正定「專注於當下」(Staying Focused)以及正精進提高危機意識(Staying Alert)。妙光法師強調,目前全球疫情是一項危機,大家同體共生,需要用智慧與慈悲面臨疫情,共度難關。 .....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境的改變。他分享一個實際的例子,曾經有信眾詢問,為何學佛後自己的狀況沒有改善。「學佛的目的並非讓我們遠離憂悲苦惱,而是要實現內心的轉變。面對挑戰,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現實,並反省自己的信仰根基,培養堅定的信心。」妙光法師為其解惑道。 趙元修以《金剛經》為例,強調將它作為修行的指南,能幫助修行者認識和超越外在的假相,見證真理。星雲大師的教誨使他認識到推動女權平等的重要性,激勵他把佛法融入社會,推動文化、教育及慈善事業。他鼓勵每位佛光人肩負起服務社會的責任。 分享佛法給他們帶來的喜悅與改變時,妙凡法師強調「煩惱即菩提」,擁抱菩提之前,必須先學會擁抱煩惱。他認為,持之以恆的修行能使人達到「無我」的境界,.....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大師全集》中,大師始終堅持將深奧的佛理闡釋得深入淺出,使大眾在理解上通俗無礙。星雲大師說過:「這一生中寫給別人看的、說給別人聽的,都是我一直做的。」大師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與「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來幫助人們促成「自心和悅、家庭和諧、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人生。 王先霈教授首先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對文學理論學科建設的啟示」進行發言。王先霈教授指出,星雲大師是佛教大師也是成功的文化傳播者,他的文化傳播經驗對於我們的學科發展有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向:一、學科建設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眾說、力求圓通、力避褊狹,不要一貫的追求.....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時齋教、民間信仰以及日式佛教活躍,大眾對佛法缺少正確認知。 大師秉持事在人為的勇氣,凡事親力親為,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斷開發新的弘法方式,重視接引年輕人學佛,加入弘法行列;廣結各方善緣,以化邊地為佛地的信心,領導週六念佛會,並將念佛會組織化,成為弘法的生力軍。大師的弘法決心,得到當地士紳、信眾的護持,例如,李決和居士還鼓勵女兒學佛,就是後來出家的慈莊法師。李決和的二個外孫也在佛光山出家,分別是慧龍、慧傳法師。 大師在宜蘭的在地弘法有兩個主要面向,一是家庭佈教,一是下鄉佈教。除念佛共修外,還成立青年弘法隊、青年歌詠隊、兒童班、助念團於宜蘭各地弘法。星雲大師契理契機入世佛法;別出心裁的弘法設計,改變.....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練習分段文本、重整思路,去蕪存菁的完成口譯任務。妙光法師則授課「佛教翻譯工具」,針對佛教名相的精準詮釋,與學員交流經驗,並提供佛學詞彙庫、翻譯工具及練習方法,鼓勵學員養成語言轉換的習慣,以自我訓練具足信心。 綜合座談時,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包含口譯員、主持人、職業軍人、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佛光山叢林學院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研究生,紛紛把握機會向講師群請益,並反饋道:佛教口譯工作坊精實豐富的課程堪比翻譯研究所,系統化學習佛教口譯的機會相當珍貴;也讓正在弘法現場協助的口譯員們找回熱情和方向,充滿動力增進口譯能力。妙光法師勉勵學員,學習佛教口譯的路上,從追求完美轉換為趨向圓滿,盡己所能的發心,以佛教口.....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說,如今在高科技的時代背景下,人間佛教必然迎來全新的闡釋與實踐。 王雪梅介紹人間佛教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的情況,以佛光山礁溪會館監寺滿徹法師曾在德國弘法為例,說明佛教與德國文化的交流,始於人間佛教「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與德國文化具有共通性。人間佛教在德國依然重視文教,在交流中推行德語翻譯、舉辦博覽會等,對於佛教在德國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認為佛教傳播需要神聖敘事的建構,同時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尤其應關注文化的傳播現象,有助於理解佛教中國化和佛教國際化歷程。 談及人間佛教當代的主流方向,夏德美認為人間佛教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平等、智慧、慈悲」的價值理念,「平等」包含.....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人」,往往造成了雙方的負擔與煩惱。 如果心中有慈悲,願意給對方進步的空間,那麼學佛也可以是快樂的一件事。「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心保和尚指出,日常生活最好的落實方法,就是星雲大師提倡的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给人方便,這是生活中真正的慈悲法門,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除了指導實踐觀音法門之道,心保和尚也述說培養慈悲的方法,就是知道世間的苦。因為有苦,才需要慈悲;因為有苦,才希求解脫,所以世間的苦可以生起一個人的慈悲心。他勉勵大眾,在學佛的過程中,也許有很多事情不如所願,但其實是自己的知見有限,才會看不清諸法實相,「期許每個人都要提起堅固的信心,生生世世才能走在學佛的正確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