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8佛‧商對話 談人間佛教的管理與創新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分享,企業家注重效率,星雲大師則是以「心」為出發點,管人也要管「心」,以大眾利益為著想。企業界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需兼顧員工的感受和環境保護,而這也是現今衡量企業生產力的指標。企業從以人為本、利人利己為起點,兼顧弘道精神,將會對社會很有幫助。 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分享2006年出任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時,很多人問他如何經營學校?他回答:「視為一個企業在經營,校長就如同CEO。」古源光說,一所大學若沒有善加管理,頂多是個體的進步,而非學校整體的成長,同樣的道理用在企業上也是如此。堅信星雲大師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從實踐大師自利利他的精神,如今讓他可以很自信地說,任職過的2所大學都在.....
2023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學子多元探討人間佛教
學碩士生紀熒在《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與實踐研究——兼論對人間佛教的啟示》的報告中依據上座部阿毗達磨及其注釋書,發掘其中可與提升個體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面向,重點分析上座部阿毗達磨心識理論在回歸佛陀本懷、以人為本、心靈健康等方面的共通性,論證其心識理論對於人間佛教的現實意義。 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博士孫泓在《偉大、佛陀和他們——基於文本分析的<佛光祈願文>多維性研究》的報告中揭示了關鍵字“他們”、“偉大”、“佛陀”在祈願文中具有核心地位,他認為,這代表了信仰物件、信仰目標以及信仰者與他者之間的關係。揭示了人間佛教祈願活動的多維性,包括社會互動、情感表達、宗教領袖崇敬和個體內在修行。 王.....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間佛教的中道智慧可成為對抗異化的精神資源——以“佛性”喚醒人的主體性,以慈悲利他重塑社群聯結。論壇尾聲,她援引佛光山“讓每個走進道場者找到生命價值”的宣導,呼籲人間佛教需要在演算法與資料的洪流中堅守“以人為本”的信仰內核,並繼續書寫人間佛教在數字文明中的新篇章。 最後,妙凡法師以使用AI的方法為引,認為人類在使用AI時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法師指出,我們的生活早已與AI深度綁定,AI成為了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助理,其發展勢必越來越迅速,且很快將超出大家的想像。妙凡法師認為,我們不應該排斥AI的潮流,而要去接受、認識並有效運用它。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應當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過度依賴AI,因為“人”作為AI.....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佛教的理想,展現出人生社會的使命與擔當,也是中國文化史、佛教史書寫與人間佛教實踐的里程碑。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在總結時指出,人間佛教落在此時、此地、此人,凡事反求諸已「自依止,法依止」,以人為本,關懷現實人生,重視社會參與,讓人間有佛教,佛教在人間,人人平安幸福。 圖說: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主辦《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論壇,與談人合影。 人間社記者楊秀蓮攝 圖說:四川大學陳兵教授致詞。 人間社記者楊秀蓮攝 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10月26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論壇」,探討《全集》在大陸出版的重要意義。由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大偉.....
佛典翻譯數位化 佛光山展現人文底蘊
caster)之邀,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國際中心有在法師出席會議,並於16日發表論文,分享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前導下,佛光山如何透過集體創作,尊重以人為本的訴求,致力推展佛典翻譯和數位化。 這次大會主題為「區域性與數位人文」,主張數位人文的應用發展,是借助數位科技來進行深入的人文研究,在發展科技與電腦的同時,不能忽略「人」的需求。 妙光法師發表〈現代佛典譯場的建構與科技應用〉指出,《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分布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平台連結,建構團隊的向心力,展現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精神。他說,科技的運用,讓現代翻譯工作有別於傳統,過去全靠人的語.....
人間佛教首度英文研討會 探討佛陀本懷
來有許多祈願,本著人間佛教的藍圖,經由參與者每一章結的闡述及分析,引領大眾登入人間佛教的殿堂,遵循佛陀本懷的教義了解人間佛教,期許人人擁有更明亮及更圓滿的未來。 妙光法師從本書的序文導入,了解人間佛教以人為本,不假神權,是一種生活方式及態度,以完成個人的真如自性。慧峰法師強調此書乃人間佛教的聖經,從中了解人間佛教、佛光山及佛光會,並了解人人佛性的本能。 在菲律賓弘法的妙心法師介紹《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六個章節,及其每一章節之關連性。馬尼拉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提到佛陀的人間生活,平凡、平常、平淡、平等也深具生活化及人間化。星雲大師還原人間佛陀的本來面目,以此應用十方,傳揚國際。 法國法華禪寺慧聖.....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200多間寺院道場,弘法五大洲。西來大學如今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正是要藉由國際語言英文,引領全世界人士探索佛教的智慧,造就人類福祉,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太虛大師是近代最早提倡以人為本的佛教,打開新世紀的大門。而星雲大師以他的遠見,確實地將人間佛教推廣弘傳。經過多年與大師的相處和對人間佛教的研究,教授發現其中無限的希望與機遇是「本自具足」的,每每從大師的言傳身教得到無盡的啟發與感動。今見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院的成立甚為欣喜,望其能深入研究星雲大師和人間佛教,並將這些研究資料、論文整理發表,展現佛教新思惟和無限未來。 Dr. Iwamura表示,此研究院是以英文研究人間佛.....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本迹二門六段方式介紹諸品。從思想上的整體性,掌握法華經思想研究的脈絡。 永本法師說明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為思想核心,重視行佛的實踐,尊重生命,關懷社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彰顯佛教「以人為本」的本質。星雲大師對人間佛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是「入世重於出世;大眾重於個人;度生重於度死;生活重於生死」。人間佛教在生活中要「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目標是「實現人間的和平、幸福和繁榮。」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動當今佛教的發展,蔚為指標。 《法華經》記載佛陀出世在世間,「一大事因緣」是為了讓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佛陀救渡眾生的大慈悲心。《法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