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很高興佛光山已經有一套新的清規體制可供參考。三、時代所需。如何實踐全方面的星雲模式,這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四川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向世山教授表示,當今世界層面、文明與地域衝突與貧富差距等問題,都影響現代人間佛教的發展。面對一帶一路而言,四川是南方絲綢之路,若不談價值觀、不談宗教會有很多弊病。要從教理方面討論,並探討立長老團,還有菩薩行要有教理支撐,這都是當今中國佛教要思考的問題。 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以4點表示,一、「感動」大師90高齡,卻如此勤於著述,當眾人還在爭論之時,他卻早已清晰地勾勒出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與流變軌跡,對人間佛教不論是踐行還是理念的推動,真可謂不遺餘力.....
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
教座談會「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將於12月15至17日在佛光山展開。主辦單位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議題包括心理學、管理學、宗教學與現代科技等面向。邀請來自英、美、澳洲、印度、荷蘭、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及兩岸三地近50位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從多元視角探討佛教如何契合當代社會人心的需要,面對未來時代的挑戰。 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不只講過去,更重視現在與未來。」面對後疫情時代與人工智能世代,人間佛教如何以八萬四千法門的智慧與時俱進,引領現代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淨化內心,是這個世代急切需要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座談會共分.....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成佛並非遙不可及。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本書作者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永本法師結合傳統各家學說與人間佛教的實踐理念,說明「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就是《.....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由南華大學宗教所黃國清教授主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主持 【人間社 宋滌姬 高雄報導】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邀請叢書作者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8月1日線上開講,玄奘大學.....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全體菩提學子與妙光法師、知悅法師合照,中間為西來學校執行長滿兆法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光西來學校菩提學子座談 以佛法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人間社 周芝含 美國洛杉磯報導】 佛光西來學校自2017年成立「菩提學子」計畫以來,致力於接引13歲以上的青少年返校服務,至今參與人數已超過50人。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爆炸以及社會快速轉型,青少年面臨的身心挑戰日益加劇,且範疇愈發廣泛。為因應這些挑戰,西來學校於11月16日舉辦「Ask Me Anything」座談會,特別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及團隊知悅法師蒞臨指導,.....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人間通訊社 徒眾論文發表會 現代譯場集體創作 【新聞來源:佛光山叢林學院】 由佛光山傳燈會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以及人間佛教研究院協辦的「佛光山研究─2018年徒眾論文發表會」,9月9日於佛光山東禪樓舉行,現場參與者有叢林學院男女眾學部師生、佛光山徒眾近200人。此次共有47篇論文投稿,10篇獲選進行發表,其中1篇論文以英文撰寫。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於開幕典禮勉勵大眾,這是一場教學性的論文發表會,要從老師的講評中多加.....
企業家齊聚揚州鑒真圖書館 共修「禪·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
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項目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5禪·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於4月10日至14日在揚州鑑真圖書館隆重舉行。課程致力於融合中華傳統智慧與現代企業管理實踐,協助企業領導者提升道德素養與領導效能,推動更具覺察力與人文關懷的管理文化。 開幕式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肯研究員主持,出席嘉賓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陳劍锽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揚州鑑真圖書館執行長妙圓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願法師、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專案李達芳老師等。多位貴賓在典禮中發表精彩致辭,為課程揭示方向與願景。 本次課程以「融合中華傳統智慧.....
佛光山科技弘法 大辭典建構數位化翻譯流程
優化翻譯的流程及作業系統,帶給全球參與此計畫的譯者最大的方便。 這次大會主題為「不確定的年代之數位世界」(The Digital World in the Age of Uncertainty),探討現代數位科技的應用,在人文領域的共同發展面向上,如何因應時代的需求並克服各式挑戰。 妙光法師以〈從紙本到數位:《佛光大辭典》的跨世紀轉型〉為題,分享《佛光大辭典》發展歷程,從90年代八冊(含索引)厚重的傳統紙本辭典,演化成便攜式的光碟和隨身碟,現在更開發手機APP,讓使用者能隨時隨地查詢詞彙。在AI人工智慧引領下的數位時代,《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與時俱進,致力走向電子化、無紙化的翻譯流程,將海量的.....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佛性論的理解。大師認為《勝鬘經》是如來藏系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大師曾根據《佛性論》的理論,證成心、佛、眾生,三者是一。大師提出「我是佛」的話題,內在的理論依據,應當在於佛性論的智慧和精神。 程教授又提出現代人的「怯懦之心」,現代人尊重聖賢,卻不勉勵自己成為聖賢,而是敬而遠之,這是生命怯懦性的一種表現。人間佛教就必須要重視開發人的內在生命的寶藏,鼓勵人們的信心和志氣,鼓勵精進進取的人生,以便引導現代人生得以走向解脫和覺悟的康莊大道。 慧東法師從實踐的角度,一一闡述《勝鬘經・十受章》的經文。並引用星雲大師《勝鬘夫人十大受》:「在世間上做人,守法、守信義是很重要的。有這種受戒不犯——不忘承諾、不捨所願.....
佛光大辭典英譯 佛教研究新利器
,「這項英譯計畫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的原因,是為了集思廣益,找到最適合的翻譯辭彙,表達所有詞條。」 為了提供研究人員新的工具書,並設計可在手機、電腦上使用的新軟體,Lancaster說:「翻譯原則一是使用現代英文,以符合現代人閱讀,另一是選擇最適當的翻譯。」Lancaster教授同時是電子文化地圖(ECAI)的開創者,並成立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畢生為佛教經典電子化、數位化貢獻心力。 提到在計畫推動過程中,出現亟需花費時間、技術所要克服的種種問題,高齡83歲的Lancaster表示:「雖然我們花費非常多時間,但是能夠提供很多人及下一代使用,並省下更多研究的時間,一切都很值得。」 一部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