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MITRA」問世 柏克萊大學與佛光山合作研發AI佛典翻譯利器
LLM大型語言模式,以及他近年開發的「法之善友AI翻譯器」(MITRA.,MITRA不僅是佛典翻譯的最佳工具,也助於梵文、漢文等語言結構。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叢林學院女眾學部師生、本山法師及義工等近百人出席。 Nehrdich博士概述機器翻譯史,爬梳1950年代起以規則為本的機械翻譯(RBMT)時期、基於實例的機器翻譯(EBMT)時期、統計機器翻譯(SMT)時期,至2015年開始的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時期等各個階段,包含Google翻譯等工具的問世。此外,他簡介MITRA的三大核心功能:1. 機器翻譯:翻譯梵藏漢等古典語言.....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佛光山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作協議簽署儀式者有佛光山北加州總住持如揚法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佛學研究中心主任Robert Sharf教授、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副研究員Sebastian Nehrdich博士、資訊組主任藍效農先生及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編輯知悅法師等10 人。 結合 MITRA(法之善友AI翻譯)的技術及其300萬餘條梵、巴、藏、漢文藏經平行文本(Parallel Corpus)、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3萬條的藏經、《星雲大師全集》與人間佛教中英雙語語料庫,這套AI模組已能夠進行中、英、日、漢、梵、巴、藏多語言佛教文本翻譯,並在BLEU及chrF++等AI評鑑平台上取得出色的評分。 Kurt Keutz.....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妙用AI指令提升翻譯效率
翻譯,提出見解,獲益良多。 博士也分享,龐大的數據量讓AI在擷取資訊的過程中難免容易失焦,因此,建議佛教譯者將佛典的電子文本、佛教名相或文句的翻譯,整理成文檔匯入軟體,作為AI輸出翻譯時的參考,如此能生成更精確、更貼近佛教語境的翻譯。這流程適合落實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可協助譯者有效地校審AI生成的翻譯。他也鼓勵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使用二至三種以上的工具,讓AI成為自己的學習良伴,增進對佛典原文的理解。 最後,Nehrdich博士以汽車製造者及駕駛員來比喻AI翻譯軟體工程師和人類譯者的關係,再好的汽車性能也需要依靠駕駛員來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兩者在這個人類與AI攜手共進的時代,是互惠互利.....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全球十一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協辦的「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系列講座,即將迎來第二堂課「當人間佛教遇到AI--危機中的覺醒與共生」。本場講座將於4月1日晚間7點半舉行,特邀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主講、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凱與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共同探討佛教在AI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李利安將從社會結構變遷、自我.....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文/西北大學碩士生 吳遠兮、周子菲、李佳龍 2025年3月28日晚,“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主題論壇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舉行。坐壇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共同予談,來自21所高校的35位海內外碩博士參加。 春節以來,隨著DeepSeek在各行業的應用,整個中國大地上都在密切關.....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間佛教的實踐」。他從5個面相來探討:1、當代社會的困境。2、宗教在當代的適應性。3、宗教現代化所面臨的挑戰歷程。4、佛教對當代社會問題的因應。5、人間佛教的實踐對社會的影響。 「人間佛教座談會」邀請畢生提倡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闡述看法,大師提及,佛教是要帶給人幸福、安樂、自在、解脫和安身立命,奉行佛法才能獲得人生的圓滿,放下才沒有負擔、才能輕鬆自在,猶如皮箱,出門要提起,回家後要放下。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學員體驗佛門「五堂功課」中的早課與午齋過堂。北京大學博士生米媛分享,早課時看到莊嚴的觀音菩薩,內心有很大的觸動,感到磁場氛圍很好,大家都很認真讀誦經文,真心參與其中。 武漢大學博士.....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防控需要,全部採用線上方式召開。會議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為核心主旨議題,分設「《星雲大師全集》解讀與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光山宗史研究」「近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與生態環保研究」「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研究」六個分議題。 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會議開幕式,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志剛,山東大學哲學與發展學院教授傅有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關係教授徐以驊,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業露華,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向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考與啟發。 「在現代人間佛教百年歷史中,星雲大師是舉足輕重的傳奇人物,照亮佛教發展的道路。」程恭讓強調,若無星雲大師的推動,人間佛教可能早已式微或回歸傳統迷信模式,現代人也將難以在佛教文明中找到真正的生命家園。星雲大師不僅確立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向,也推動佛教與現代社會相互契合,讓佛教得以在現當代文化環境中持續生根發展。 程恭讓從全球佛教史,以及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史的代表人物,說明星雲大師在現當代人間佛教的重要地位。人間佛教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從太虛大師、印順法師,到星雲大師的推動,如今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漢語學界、全球國際佛教學界,都開展了人間佛教的理論研究及廣義的人間佛教問題的研究。而邁入第三階.....
第七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探討佛教未來方向
、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及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近40位元學者和部分2019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博碩士研究生等近百人出席。 程恭讓教授致詞,「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從10年前開始籌備,至今已成功舉辦到第七屆。這樣一個專題性學術會議,能夠持續多次舉辦,離不開國內外學者的支持與參與。近現代以來,人間佛教推動了佛教對現代社會的適應發展,會議的設計即希望能為學者提供一個近距離觀察、了解、評判這一當代人間佛教事業的平台。同時,希望通過會議的持續舉辦,能夠促進以人間佛教這一視角來推動佛學的研究,推動.....
懷念星雲大師第七堂課「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有自己的修持體證,清楚地明白空性的法理。大師所開展的、施設的種種活動的背後,必然是深藏佛教「緣起性空」的真理。而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正是佛教的不共法。 陳劍鍠教授說明人間佛教並非一般論者指稱,不重視了脫生死之出世問題;人間佛教不只是世俗諦,也是第一義諦。人間佛教任何作務、行持、活動皆須時時觀照自心,藉由種種作務、活動之境緣,作為證入第一義諦的手段。陳教授說:「人間佛教的正行在於『行佛』,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神聖性』在這裡豁顯出來。」 陳教授也對星雲大師管理思想提出精闢見解。他指出星雲大師以「同體共生」的華嚴思想來領導佛光山。星雲大師說:「平日我們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利他,都是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