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泉攝 人間佛教座談會 暢談佛陀本懷與解脫觀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12月16日至18日於佛光山舉行,集結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40餘名重量級佛教學者,以議題發表、主題演說等方式,探討人間佛教的理論和實踐,以及對星雲大師著作的解讀等。16日晚間於佛光山東禪樓舉行開幕式,隨後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賴永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發表主題講演。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代表主辦單位致詞時指出,佛教的發展,從修行和理論的層面而言,皆離不開解行並重,但實踐前要有正確的觀念,也就是八正道中的.....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2024年8月12日至13日,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院聯合主辦的「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隆重舉行。來自兩岸三地的十四位佛教學者共同探討佛教解經學和人間佛教教義體系的相關研究成果,為佛教研究帶來新的視角和洞見。 研討會第一天上午開幕式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四龍教授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致辭。陳劍鍠教授在開幕中指出,推動「佛教解經學」不僅是學者的研究任務,更是為大眾樹立「正知正見」的學術責任。目前人間佛教的解經是「現在進行式」,探討空間很大,期望今後.....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方法論三面向展開。他認為學術研究要樹立堅定的學術志向,哪怕暫時遇到困難,也要不忘初心。其次要在學習中培養問題意識,以「小題大作」為原則,從小處入手,大處著眼,鼓勵同學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找靈感。最後強調在佛教學術研究中,不但要認識佛教的真理與神聖,也要有客觀的學術態度,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在研究過程中全面了解相關研究,對前人的研究進行批判性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論點。 關於人間佛教當代化的問題,李四龍提出,應當重視佛教在當代中國的實際社會功能,以及佛教在中國轉型中的定位與貢獻,因此人間佛教的時代化非常值得關注。他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實踐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從概念變成實踐,具有.....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作。 2天的工作坊中,所有翻譯者根據專長和興趣分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論文集》全球翻譯和《星雲大師全集》英譯的2個翻譯團隊。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人間佛教學術論文全球翻譯計畫總召集人亦是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與義工張英杰、Michael Murphy、Chris Villy的帶領下,譯者直接投入團隊翻譯,體驗現代譯場流程、線上翻譯工具的運用,以及詞彙搜尋等工作。 妙光法師表示,佛光山在開山星雲大師的帶領下,始終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的理念。大師很早就明白多種語言弘法的重要性,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他邀請教授學者英譯佛經並每月.....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教與傳統佛教,都是本著佛教的核心原則「般若」與「方便」,是一脈相承的。 人間佛教研究院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懷念星雲大師 未來的佛教必然是人間佛教】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一堂課邀請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主持。 程教授研究大師著作,認為通俗易懂是大師著作表現在外的形式,而這個形式潛藏及試圖表達的內容,是深刻的、抽象的,甚至難以完美理解及解釋的。 課程影片 人間佛教學 文/宋滌姬高雄報導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一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在3月1日隆重登場。邀請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弘揚佛法為己任
論 人間社記者陳昭良攝 人間社記者 文慧 澳洲臥龍崗報導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弘揚佛法為己任 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與澳洲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9月5日線上舉辦「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回顧第三冊《人間佛教學術文獻目錄》的工作報告,並展望及探討第四冊的翻譯方向。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覺舫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翻譯統籌Michael Murphy及來自澳洲、美國、新加坡及大陸等20位翻譯義工共同在線上討論。 「經過3年的策劃、統籌及翻譯工作,第三冊《人間佛教學術文獻目錄》終於在台灣印刷。」妙光法師強調,印刷與發行第三冊文獻目錄,是大家對弘揚人.....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維摩詰以在家居士身分修持、弘揚佛法,接引許多學佛人,讓佛法真理落實於生活,堪為在家居士典範。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是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成立後,推出的第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謝大寧表示,就國際化程度而論,漢傳佛教明顯不如印度和藏傳佛教,因此佛教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讓漢傳佛教國際化;而邀集國內學者展開「《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大規模整合研究,即是國際化的第一步。 研究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萬金川特別表示,這場會議集合了世界知名學者和有志涉獵人間佛教的年輕研究者,還有人幾乎是「繞地球一圈」趕赴盛會,盛情可感;尤其能聆聽高橋尚夫現身說法,分享和《維摩.....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度眾生、自利利他。 圖說:南京大學教授程恭讓在傳燈樓大會堂,以「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為題,發表其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兩岸人間佛教學術研究 程恭讓當下承擔 目前擔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的程恭讓表示,大師不僅探索佛教理論,更是落實者,可謂「深廣地推進人間佛教實踐層面的建設事業」。對於僧信二眾,不但「創建高素質、規模化的人間佛教僧團」,「更加重視、積極發揮信眾對於佛教弘法的重要作用」。讚嘆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僧團的創立者,1200位的僧團組織,相信是漢傳佛教中最大的教團,在全球各系統佛教中心裡,深信也是名列前茅。僧團組織化.....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但大師把人間佛教很好的道理教給我。」他指出,大師強調佛教就是文化、也是教育,重視佛教的發展及培育佛教人才。沈校長於今年4月在佛光山與大師簽署「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第三期合作協議」,在陳教授統籌下,舉辦佛教學術論壇及多場講座。 當時沈校長與大師重會,再次理解大師教導的做人及出世道理,肯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份,能為香港社會帶來和諧。沈校長表示,宗教給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無論任何時代或環境,宗教都是教育重要的一環,「佛教的寬容有助社會變得更和諧,佛教學術研究和教育,對大學生及年輕人都有幫助。」 「在科學進步的年代,沒有手機不知怎樣活下去!」李綽芬笑談現代生活的境況,指出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人類.....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體驗修持富新意 人間通訊社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人間社記者 蔡詠茵、劉春昕 多倫多報導】 備受佛教研究學者關注的國際佛教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簡稱IABS)第十八屆大會,8月20日至25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隆重舉行。佛光山寺受邀參與,「人間佛教」議題首次列入大會8月22日晚間的圓桌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