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持開幕典禮,表示此次研討會邀請41位來自不同地區的法師及學者參與,研討議題包括「星雲大師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影響」、「佛光山比丘尼在東亞與東南亞推動人間佛教之貢獻」、「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婦女(或性別)議題」、「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社會關懷與救濟」、「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的管理思想」、「東亞與東南亞之人間佛教對社會環境以及環保議題的主張」,此次研討會內容涵蓋佛教宏觀及微觀議題,為香港少有的大型佛教國際研討交流活動。 「當校長很苦,怎麼辦?」沈祖堯校長致詞時,憶述首次向大師討教的問題。沈校長原先不認識佛教,「但大師把人間佛教很好的道理教給我。」.....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世人讚歎的成就,雖然形式有差別,但理念是一致的。他表示,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要團結才會有力量」,祝願大陸佛教界與佛光山及兩岸佛教界法依長存。 妙凡法師表示,星雲大師談到中國佛教的貢獻是「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以及因緣果報思想的建立,但是中國佛教只有一半的佛教,在根本教義上只有消極的解釋,缺乏積極的作為,重視出家,不重視在家;重視出世,不重視入世;重視寺院,不重視家庭;重視山林,不重視都市;重視男眾,不重視女眾。因此佛法的弘傳,不能全面性、普遍性的展開。而人間佛教把這一切融合、完整、圓滿了。本次大會主題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希望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讓人間佛教不只影.....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樂於見到「人間佛教研究學術社群慢慢茁壯成型」。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總結道,佛教是包容性、滲透力、適應性、融合性強大的宗教,因而能在各地落實,這就是佛教的「人間性格」;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願意貢獻心力,從各自角度尋找適合當地的人間佛法,造福人群。 開幕式安排3位學者基調講演,為會議主題定調。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認為「佛法的精神,對當代社會有現實的意義」,當前人類最大的問題是物慾障蔽了眼睛,透過人間佛教教法,用清淨心對治貪欲、用感恩心對治瞋怒、用智慧破除痴心,可恢復人的清淨本性,充分回應當代社會的需求。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暨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從歷史的視野,說明道.....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唯有保持開放心態,透過和平對話去尊重、理解、接納彼此的觀點,才能促進真正、長久的和諧。 在提問環節中,研究生們積極發問,討論的焦點圍繞如何應對當前社會的不公現象,以及人文教育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價值與貢獻。妙光法師引用甘地以仁慈和非暴力推動社會變革的實例,鼓勵大家即使面對艱難,也應堅持為和平發聲。知悅法師則表示,雖然社會矛盾無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在正確知見的指引下,透過每一個小小的行動,如投票、與他人對話或提升社會意識等,從個人的力量出發,逐漸累積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最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互贈紀念品,以表達彼此的感謝與參與。研究院特別贈送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經學:基於教理解釋的視角〉,探討《大乘義章》是如何組織教理,教理解釋的重點是什麼,並分析它與印度毗曇學的差異。這樣的研究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天台宗的解經方法,以及《大乘義章》在佛教教理解釋方面的獨特貢獻。通過對這些經典著作的細緻分析,可以進一步闡明佛教解經學的發展脈絡。 第二場首先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楊維中教授發表〈吉藏對《勝鬘經》對於如來藏思想的創造性詮釋〉,楊教授一方面探討吉藏在詮釋如來藏觀點方面的獨特貢獻,另一方面檢視學界對如來藏的相關看法,指出古代大德的思想是融通和會的。接著,中國計量大學稂荻博士在〈華嚴宗經論的漢譯佛典引證〉中,以法藏《妄盡還源觀》為核心,分析此著作中援引其他經典的相關.....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規範,在研究過程中全面了解相關研究,對前人的研究進行批判性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論點。 關於人間佛教當代化的問題,李四龍提出,應當重視佛教在當代中國的實際社會功能,以及佛教在中國轉型中的定位與貢獻,因此人間佛教的時代化非常值得關注。他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實踐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從概念變成實踐,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如今的佛光山展現了星雲大師的時代性思考。「星雲大師一生思考如何應對當下的人心問題,這是時代的使命,也是人間佛教當代化的表現。」李四龍說,如今在高科技的時代背景下,人間佛教必然迎來全新的闡釋與實踐。 王雪梅介紹人間佛教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的情況,以佛光山礁溪會館監寺滿.....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Lancaster)主講「佛教與南亞、東南亞人口變遷的現狀」,指出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討論人間佛教在南亞與東南亞的未來發展,列舉事例說明人間佛教在南亞和東南亞作出了重大貢獻。「泛佛教」把不同佛教團體相同之處和整個佛教的世界連在一起,人間佛教扮演重要的角色。 研討會分組發表論文演說,多位學者和法師們就不同的領域探討人間佛教的理念和具體的實踐,以及發揮的影響力,在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傳揚大乘佛法,帶來正能量。 圖說:妙凡法師認為佛教不能跟生活分開,須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關注人道、環保等議題。 人間社記者黃偉強攝 圖說:李焯芬院士說,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非常符合時代所需。.....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人間佛教新思維
的人間佛教新思維。 現任南京大學教授、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程恭讓教授於開營典禮上特別指出,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除了讓青年學子透過學術認識人間佛教,同時更是一個前瞻性的活動,為日後人間佛教文獻的累積做出實質貢獻。 佛光山退位心定和尚在課間也應邀為參與題報的青年開示,勉勵學子從研究中進一步肯定人間佛教為佛陀弘法的本質精神的落實,以及將認識佛教基本義理視為學術研究基本功的重要性。同時也透過改編的梵唄唱誦,帶領青年人從「佛光山工作信條」及「佛光四句偈」中認識人間佛教於生活實面的落實。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為期3天,課程中除了讓青年輪番上陣題報,更安排專題演講及學術論壇等精彩課程,讓參與題報的青.....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術界,所具有的共識就是:1)人間佛教是現、當代漢傳佛教的主流;2)星雲大師是現、當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教授並表示,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不但讓佛教復興,起死回生,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研討會負責人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表示,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各種理念建構工作及諸多實踐運作,堪稱當代人間佛教最重要的思想創新、體制創新與實踐創新,為此,特別召開研討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佛光山人間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佛光全球拓展中的文化適應等問題,展開深入細緻的檢視。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邀請兩岸知名佛教學者,有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鄧子美、浙江省社會科學.....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整體性。 陳玉女教授以圖像結構清晰地剖析本書十大章節,涵蓋主體、願景、組織、社會參與、現代性及全球趨勢,顯示本書從核心價值逐層向外擴展的思想影響力。她亦提出省思:除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所列十大貢獻,建議未來出版可納入參與編纂的佛光弟子們的心路歷程。 裴勇教授認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出版標誌著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研究已臻成熟階段,正是建立「星雲學」的最佳時機。他指出:「此一體系可作為研究其思想與實踐之完整學門,並為未來人間佛教的拓展與佛教的現代化轉型奠定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本場次座談不僅展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作為理論與實踐交會之結晶,更彰顯人間佛教精神的深遠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