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富的口譯及教學經驗,講述英譯時需把握的四個策略:靈活變通、分段處理、條理分明、簡潔扼要,也實際帶領學員練習分段文本、重整思路,去蕪存菁的完成口譯任務。妙光法師則授課「佛教翻譯工具」,針對佛教名相的精準詮釋,與學員交流經驗,並提供佛學詞彙庫、翻譯工具及練習方法,鼓勵學員養成語言轉換的習慣,以自我訓練具足信心。 綜合座談時,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包含口譯員、主持人、職業軍人、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佛光山叢林學院及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研究生,紛紛把握機會向講師群請益,並反饋道:佛教口譯工作坊精實豐富的課程堪比翻譯研究所,系統化學習佛教口譯的機會相當珍貴;也讓正在弘法現場協助的口譯員們找回熱情和方向,充滿動力.....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種獨特的傳播方式。 因此,觀音能夠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李世偉共總結了四點:具足慈悲救難的形象、母性化的轉變、多變且彈性的形象,以及善用民間文藝的形式,讓觀音能夠符合各個時代所需,因應人心對觀音形象重新詮釋,從而創造更多可能性。 長養慈悲願力 除熱惱得自在 永本法師表示,1953年星雲大師翻譯森下大圓所著的《觀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指出「拜觀音、學觀音,自己也要做觀音」,透過心靈的淨化,善用慈悲的語言、行為,便能捨離煩惱執著,出離世間纏縛,進一步更能學習觀音的傾聽,以慈悲長養願力、以智慧施予無畏,如此便能帶著自己和眾生脫離生死苦惱,在任何因緣都能隨緣自在。 人間佛教具有喜樂性、時代性、利他性和普濟性.....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以滿足人類的細膩情感需求。他將《全集》匯歸為三個重要跨領域,跨越宗教的界限,進入人生各個領域;跨越政教關係,受到國家社會的肯定和接受;跨越僧俗的領域,佛教不再神秘,走入每一個人的生活。 段玉明由經典的詮釋到社會的維度(次元)二個面向說明,從古至今,佛教的經藏歷經六次結集,從佛教向世界各地傳播的歷史,證實了經藏的本土化、適時調適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傳統的經律論三藏,含括佛陀的一切教法;人間佛教是一種適應公民社會開展的佛教,《全集》包含了人間佛教的基礎教義。此書為21世紀人間佛教成功的實踐總結,三好、四給、五和,可為人間佛教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觀念與實踐的學習, 閔麗提及2002年曾到佛光大學學術訪.....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知識和信仰的整合」,程恭讓提及,表面看似判教,實則八宗兼弘,不排斥漢、巴、梵三大語系與中觀、瑜伽、如來藏三大大乘系統,具備全新判教思想的大師,採取開放方式整合知識、思想和信仰,建立佛教的典範。 程恭讓詮釋「現代化」的意義,指出19至21世紀後的鄉鎮城市化、社會組織化、重視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他相信大師「成功實現佛教現代化的重大轉型」,找到佛教生存發展之路,運用歌唱、戲劇、影片等現代技術的弘法方式,以及文學藝文化傳播佛教,透過文化教育重新建構,佛光系統是世界轉型最成功的例子。 他進一步指出,大師的貢獻就是「推進佛教國際版圖的大幅拓展」,在全球五大洲展現規模化、系統化的人間佛教已經超越佛陀時代。 .....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平從社會學角度指出,人間佛教文化構成的基本內涵,具體表現為群體成員規範能力、儀式組織能力、社會情緒調控能力、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能力、宗教活動合法化能力。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分析星雲大師對佛教教義的詮釋,是以原始佛教教義為根本,以大乘佛教為指標,將佛教還原真實面目──一個積極、超越、自我圓滿的佛教。 程恭讓:堅持正確方向 提高人間佛教國際發聲量 •淨化心靈 回應當代社會需求 •人間佛教 漢傳佛教珍貴資產 學術與修行互融 李利安開展佛學新視野 •跳脫空談 關懷人類生命願景 •自我圓滿 還原佛教真實面目 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10月26至28日在佛光山雲居樓6樓展開5場討論會,來自大陸、美、加、德.....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系的時刻,因而,在佛教解經學的視域裡,可進一步建構人間佛教的教義體系。 李四龍教授強調把握佛教的現代化與知識化,說明發展「佛教解經學」的歷史意義。他指出,解經學不僅強化學界對隋唐佛教的研究重視,而透過詮釋學、形上學等研究方法,能夠豐富解經學的理論論述。李教授進一步提出,我們應當思考佛教在當代大學教育中的定位,如何將其與其他知識體系、社會學科乃至其他宗教進行融合與對話。他期望學者們能夠深入研讀佛典,把握佛教的核心智慧,使之切合時代脈動,為當前世界的相關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後,李四龍教授援引了美國皮尤調查等數據,指出佛教信仰人口增加的趨勢不見樂觀。他建議,學者們應當通過解經學的研究,探討漢傳佛教如.....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為指標。 《法華經》記載佛陀出世在世間,「一大事因緣」是為了讓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佛陀救渡眾生的大慈悲心。《法華經》提倡比丘和菩薩教團融合,授記一切眾生皆本具佛性,闡發契理、契機的教義,最佳詮釋了人間佛教「傳統為本,現代為用」,再現佛教對人心之淨化的緣由。 永本法師從學術考究,發掘佛陀度化眾生之精神。從教義探討有關「平等、融合、慈悲」等內涵,能對當代予以積極啟示。從「諸法實相」揭示人與自然一體,「六度」思想,賦予新的慈悲意涵。從而總結出:《法華經》為當代問題提供解決之道,營造尊重生命、愛護生態之氛圍,促進世界和平、心靈淨化與現世安樂。 永本法師說明天台宗依《法華經》而成立,天台智顗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文、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何建明線上發表。 首先由呂凱文教授發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強調此作品不但可作為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化及跨文化文明互鑒等相關議題的核心文獻,更為上述這些領域的實際落實提供文獻上的印證。在現代社會逐漸面臨宗教邊緣化與碎片化的趨勢,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正開闢出一種能夠「以宗教倫理引導現代生活」的力量,不但展現人間佛教對現代文明的積極回應,也對未來宗教發展走向提供深遠的啟示。 李玉珍教授發表〈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僧團管理智慧〉,分析大師興辦教育的.....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索,在中國傳統文化推廣上著力尤深,佛光文化出版,由他釋譯的《法華經》,更是深受歡迎。對於《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董群教授從三個層面來展開,分別是《法華經》經題要義的解說、思想的內容歸納、以及善巧方便的詮釋。 董群教授認為「諸法實相」是《法華經》根本內容之一,而「開、示、悟、入」佛知見,更是佛出世的一大因緣,也是《法華經》的重要特色,對於用權便之教來顯現一乘的實教,即所謂的「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也是《法華經》的思想特色,另外,對「如來使」的思想特色,也有詳盡說明。至於《法華經》當中的善巧方便,董群教授認為體現兩重含義,一個是開方便門,一個是顯真實義。可概括為幾點來討論,第一,通過善巧方便,使大眾.....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繼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分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於12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會」,再續大師與北大的美好因緣。佛光山亦贈送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一套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期望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會議由北大佛教中心主任、王頌教授召集並主持。北大、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北京知名佛學研究代表——魏常海、魏道儒、李建欣、成建華、周廣榮、張風雷、張文良、何建明、張雪松、劉成有、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