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首度英文研討會 探討佛陀本懷
教深耕於西方國家,得考量其人道主義、文化交流及本土化。尤以本土化,為其特別量身打造的弘法方式,才能達到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宏願。 最後由美國覺皇法師總結,說明人間佛教與世界連結,回歸佛陀本懷,以三寶及佛陀教義為中心,團結朝著同一目標,共同實踐「人要的、利他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 此次英文人間佛教研討會,是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突破及進展。如以在天主教國家菲律賓弘法,就是個成功的例子。 在英文系國家弘法的佛光山法師,8月28日聚集佛光山東禪樓,首度舉辦英文人間佛教研討會,以星雲大師最新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題,由佛光山副住持慧峰法師及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光法師主持。.....
我見我思《星雲大師全集》 具體展現人間佛教
影留念。 人間社記者林靖敏攝 人間社記者 王虹月 大樹報導 2017人間佛教座談會圓滿 成果豐碩具「三高」 圖說:蔡孟樺說,《全集》記錄了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與思想,使人間佛教成為一宗法門,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 人間社記者蘇清文攝 蔡孟樺以自身擔任《全集》主編的經驗,分享《全集》主要精神,指出大師在《全集》中說明人間佛教以戒定慧為本體、以緣起中道為根本、以群眾需要安身立命的方法為依歸。並謙虛表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間佛教的隨喜者,不敢以倡導者自居;只是主張弘揚人間佛教,並不是研究人間佛教的學者專家。 「《星雲大師全集》是人間佛教教法的具體展示。」蔡孟樺指出,《全集》十二大類可分為本門與跡.....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教的開創者。這二者都是具有般若的善巧方便智慧。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指出,明清佛教積弊已久,全然漠視現實人生的訴求;星雲大師把佛教導向人間化轉型,是對明清佛教的革命,也是對佛陀本懷、正統佛法的回歸。 人間佛教座談會 從心出發.....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科華苑賓館召開。本次座談會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國家社科基金會重大項目「中國寺觀文化史」課題組聯合主辦,召集大陸巴蜀地區30位學者、法師、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計有學界與教界50人共同探討人間佛教及其在當代社會的發展。 座談會開幕式貴賓有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楊伯明、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段玉明教授、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致詞。楊伯明副主任表示,歷代以來從太虛大師高擎義舉人間佛教旗幟,接著星雲大師及趙樸初都是朝這個方向發展,人間佛教已經是當代佛教的發展趨勢,也是現在佛教界必須堅持的模式。 段玉明所長表示,感謝佛光山人間佛教研.....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不同單位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透過集體創作,人間佛教在香港和其他地區都有很具體的發展。 妙凡法師提出「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有其歷史性及實際意義」,把淪為山林、鬼神、經懺的中國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性,關懷社會,讓佛法生活化,社會因有佛法而變得更美好公平。尤其是行佛的理念與實踐,承擔起「我是佛」的責任。 李焯芬院士認為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缺乏精神文明,人與人之間的溝不足,關係疏離,矛盾紛爭多。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非常符合時代的確切需要。 梁元生教授表示,研討會的議題跟中大與鄰近地區積極交流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從星雲大師融和、求同存異的主張,看到佛教的包容性很強,包容和接.....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述說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在此原則之下,佛光教團七眾弟子將持續實踐「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展開各項弘法利生的事業,讓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真義與時俱進地推展開來。 ───*───*─── 分論壇1B場次的主持人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學術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暨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教授,與談人依序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四龍教授、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裴勇教授。 鄧偉仁教授以「人間佛教的三部曲」為題,說明星雲大師闡釋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其實是針對.....
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寶,全數布施的功德為何?但一個人能夠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四句偈,其功德和供養佛塔等同。蘭卡斯特指出,印度佛教早期並沒有留下文字記錄,但《金剛經》改變了此形式,讓文字書寫成了有力量且帶有神聖性。 而最後回歸到《金剛經》的空性,很多行為都是「空」的,佛像也是「空的」,如終究「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圖說: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英文佛學講座,3月4日晚間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學系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Prof. Lewis Lancaster),講說「金剛經的含義與結構」。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英文佛學講座,3月4日晚間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是要找到方法令苦消滅,甚至不再生起。而惠能大師在《壇經》中提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都點到的「本來面目」,就是一種修行方式──回歸到本來沒有煩惱的心。加上信心的力量,相信自己與佛平等,就可以回歸到自性的解脫上,不被外塵所染。《壇經》中「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字具足「不可得性」,即沒有實體的自性,能體驗到不可得性,沒有了我相、人相等執著,就沒有煩惱了。 最後,妙凡法師於總結時提出,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修行非關出家在家,關鍵在我們的心,每個當下,將《壇經》的思想及修行方法,轉化成我們平常思考的方式,自然每天都走.....
星雲大師文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武漢大學隆重登場
套解讀中國宗教文學的理論。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是中國宗教文學史中的一個經典個案,學者們試圖通過這一個案的深入研究,為《中國宗教文學史》的編撰提供理論依據。學者們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星雲大師全集》的出版為契機,對星雲大師的《無聲息的歌唱》、《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海天遊蹤》、《往事百語》、《百年佛緣》、《星雲禪話》等一系列著作開展深入研讀,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是其人間佛教理念形成和實現的文學再現,體現了「回歸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和「回歸佛陀本懷」的宗教情懷。學者們一致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作品對於建設人間淨土、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