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面臨疫情,共度難關。 覺凡法師表示,危機是考驗大家的修行,正見是很重要的修行方向,不抱怨,用面對、接受、配合的態度,以慈悲及智慧來解決問題。覺凡法師分享,修行目的是幫助他人,因此,每當有信徒或遊客踏進寺院,總是提醒自己,能為大家做些什麼事情?如何幫忙大家解決問題,讓大家可以安定身心? 因為佛教是真、善、美的宗教,是給人信心與歡喜。 覺瑋法師用彩虹的美麗,分析「無常」,只有「法」才是真理及可以依據的方向;並用3C – Creativity (創新)︰正見、正思惟,Compassion (慈悲)︰正語、正命、正勤、正業及Capacity (能量)︰正念、正定為方案,讓大家參考,走出危機。 美國佛州.....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 今佛館開幕
文學館館長李瑞騰則說:「今天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個希望,希望未來台灣的宗教、佛教文學史,做出我們應盡的責任。」 大師也分享自身與文學的故事,他不曾進過學校,獲得知識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文學入門,出家後在寺院有機會讀到一些佛經,寺院裡也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在沒有電視、電影的時代,這許多書成為每天生命時間寄託之處。自古以來,文學可以說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著書立說,歷史、哲學、奏章,都需要有文學,也是每位讀書人所需要。 圖說: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今佛館開幕,全體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星雲大師暢談人間文學創作的歷程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持而獲得全國性的發展,當然我們已經意識到,在人間佛教的推廣方面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喜的是,在中國台灣,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高僧大德經過數十年不遺餘力的踐行,人間佛教在理念創新、制度變革、寺院建設、人才培養、組織架構、生活實踐、對外弘法等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就。」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成為一種具有衝擊力和示範性的宗教文化現象,受到全球的關注。尤為可貴的是,星雲大師將佛教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以文化弘揚佛法,以佛法增進文化,使佛教的文化特性得到充分彰顯,從而煥發出佛教的生命力,增強了佛教的適應性,極大促進了佛教價值的發揮。增勤法師表示,2013年歲末,由中國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本土信眾參加,以及下午主題為「佛教帶給我們的喜悅」的中文演講,共有70位佛光人出席聽講。 曾在2009年拜訪香雲寺的妙光法師,讚揚香雲寺在監寺覺繼法師的帶領下生機盎然,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本土信眾興旺,寺院氣氛歡樂祥和。 接著演講從何謂五欲及其過患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及平衡自己的欲望,用奉持五戒來對治五欲。述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在平時生活中,是如何透過佛法中的智慧,尊重和慈悲的對待每一位眾生。 知悅法師和知桐法師分別在下午的演講中,講述各自學佛的因緣,與星雲大師相處的點滴感動,從觀察大師的一言一行,真正理解人間佛教的智慧。知悅法師分享學佛以後領悟到轉念的重要性。當困難來了.....
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開啟東亞佛教研究新里程
佛光山在香港、美國、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成立了十二所佛教研究機構;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但象徵第十三所佛研機構,更是與設在總本山台灣佛光山寺總部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並列為目前唯二設在寺院的人間佛教研究機構,對於佛教學術重鎮的日本,意義殊勝。 佛光山日本教區總住持滿潤法師在揭牌儀式上,感謝木村教授的指導,及張文良教授、陳繼東教授等眾善因緣促成研究中心的成立。謹記星雲大師教誨,法水寺作為一個佛寺,希望能繼承和重現隋唐時期佛寺與市民生活緊密聯繫的傳統;藉由學術研究,釐清社會所需,為世人服務奉獻。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教授表示,《華嚴經》五十三參的典故,說明佛教不僅有偉大的菩薩與.....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版第六冊壓軸出版 多元主題呼籲實修
徒建立正知正見的信仰和宗教體驗。 此外,本冊還深入探討宗教與政治和法律的關係,並也透過教革樹立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積極角色。例如,〈僧制改革〉、〈以清規代替戒律〉、〈課誦的改良〉、〈耶輸免難消災障〉、〈寺院興學〉從與時俱進的角度,討論各種改革的必要與時代意義。〈宗教立法〉、〈國家與宗教誰大?〉則針對宗教立法提出建言,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佛教智慧應用於當今的世界。 最後,亦有多篇文章談論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現代化傳播形式及其重要性,目的即是為了讓人懂,並能自然地落實在生活中。〈以音聲作佛事〉闡明透過梵唄、歌唱等方式,可以讓佛法更容易琅琅上口;〈說唱弘法〉強調無論用什麼曲調,只要有人喜歡,能聽到佛法,都可.....
《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
佛門的常識 四、是佛教傳播的文化 英文版套書合共七冊:首六冊依原文,從制度管理、出家戒法、道場行事、集會共修、組織管理、佛教推展六個面向,深入淺出的講解佛門各種制度及其背後的深意,給讀者開啟理解佛教和寺院各種行事的大門。英文版特別編輯第七冊〈詞彙選〉,收入全書3000則佛學名相,包含叢林職稱、寺名、人名、法器、道場行事等;及150則叢林用語、詩詞,並設英漢、漢英詞彙對照表及專章收錄詩偈用語,方便讀者快速查閱。 為便於讀者理解,英文版中之佛學名相附有中文原文( 例如 “Abbot” 方丈/住持)。源於印度之名相則以梵文呈現(例如:“Karmadana” 維那 )。部分文化專有名相因無完全對應英文.....
東亞學者齊聚 學術交流談佛教開展
期努力的論文。各大學者不只融入古今歷史、政治方針、人文教育、文化震撼、以及經律論述等,更發表自身對該領域的觀察及瞭解。 不只在學術層面的體會,李利安教授更將星雲大師這份人間佛教的宗風深植於心,並分享在寺院參訪時,處處讚嘆佛光山「給人歡喜」,更提及佛光人的正知與共識,讓各地道場都能如同本山般堅屹不搖,並透過社會觀察家的本質道出原因,強調統一與堅定信念的重要。 午後的綜合討論當中,邀請到武藏野大學、天理大學、青山學院、早稻田大學等校教授,針對主題場次的發表,紛紛提出自己疑問與評語,教學相長,彼此的互相切磋,眾志一心,將人間佛教的深刻思想植於心中。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致閉幕詞.....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是老婆婆的全部」。而面對來訪的企業家,請對方不必頂禮,這樣才能接引其他不信佛的老闆們願意踏入佛門。平等,儼然形成佛光山的制度和組織文化,維繫教團的穩健發展。 學者們踴躍提出了有關佛光山的四大宗旨、全球寺院發展方向、學術交流活動等近20條問題。妙凡法師侃侃而談回應,就國際學術合作方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與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武漢大學等高等學府進行合作;就教育體系方面,有關佛光山的僧伽教育及社會大眾教育之系統、學生畢業出路及社區大學等,都一一扼要介紹。此外,學者亦關心佛教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妙凡法師舉例,每年有大量佛教徒受持五戒,無形中對台灣社會.....
北美英語弘法人才培訓 培養本土化尖兵
天的「2019北美英語弘法人才研討會」。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北美洲人間佛教本土化主任、佛光山佛州光明寺住持覺凡法師表示,所謂的本土化,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思考如何接引訪客,讓初來乍到的民眾對佛教寺院感覺自在,願意走進來學習佛法。 來自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的Avelyn Busch表示,經過此次培訓,不論是在西來寺當義工導覽,或是帶領讀書會,都可以運用「聞、思、修、證」四階段的技巧,他高興說:「I am ready!」 佛光西來學校老師Hsiang-Yu Ho對利用說故事、使用道具幫助學習等很有興趣,因為使用得當,可以幫助小朋友加深印象,增進學習教果。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林慧萍師姑則回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