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應倫敦佛光山住持妙多法師之邀,於10月13日下午以英語主講「通往內心和平與和諧的佛法之道」,吸引逾150位信眾齊聚一堂。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內心和平與和諧之道 解鎖佛教慈悲與智慧 【人間社 黃素璇 英國倫敦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應倫敦佛光山住持妙多法師之邀,於10月13日下午以英語主講「通往內心和平與和諧的佛法之道」,吸引逾150位信眾齊聚一堂。在金秋送爽之際,大家共同參與這場心靈饗宴,從佛法智慧中汲取力量。妙光法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將佛法融.....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佛教口譯的機會相當珍貴;也讓正在弘法現場協助的口譯員們找回熱情和方向,充滿動力增進口譯能力。妙光法師勉勵學員,學習佛教口譯的路上,從追求完美轉換為趨向圓滿,盡己所能的發心,以佛教口譯來為淨化人心、世界和平出一份力。 結業式上由師資群頒發「第二期佛教口譯培訓證書」,共有31位學員全程參與15小時的課程。未來也將繼續籌備第三期佛教口譯工作坊,啟動中階課程的學程階段,以待佛教口筆譯協會的誕生。 妙光法師從佛教口譯的角度,教導學員用「換句話說」策略對佛教名相做精準詮釋,與學員交流經驗,並提供佛學詞彙庫、翻譯工具及練習方法,鼓勵學員養成語言轉換的習慣。 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包含口譯員、主持人、職業軍人、臺.....
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野。 本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緊扣「複歸人本,內覺詣道」的主題,體現了人類文明多彩、平等、包容、交流的特徵,凸顯了人文學術研究的價值向度與現實關懷,充分彰顯了文明交流互鑑對於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 會議的閉幕階段,張文江教授、方旭東教授就會議內容做了精彩的學術總結。與會嘉賓共同期待「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這個平臺能夠繼續發揮推動高品質回歸人本的人文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在揚州市鑑真圖書館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哲學史學會指導,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揚州大學.....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政治觀為主軸,闡述佛教如何在社會與政治中發揮作用。他解釋星雲大師主張的「問政不干治」原則,強調佛教徒應關懷社會議題,並非迴避政治,而是以智慧和慈悲的方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和諧與和平。妙光法師舉例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透過媒體傳播真善美的力量,影響社會風氣。他進一步借鑑佛教歷史,引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多次指導統治者如何以慈悲心治理國家,這種以慈悲為基礎的政治參與方式,旨在超越個人利益,關懷所有眾生,從而減少衝突與對立。另也提到佛教史上著名的阿育王,說明這位統治者在接受佛教後,選擇放棄暴力,轉而以慈悲的方式治國,成為仁政的典範。 在進入提問環節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階段,三位與談人分享了對「善美」的看法。妙凡法師指出,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樂的事物皆屬於善美,而佛性、善行和淨土是最高的善美體現。妙光法師強調,心的寬廣能決定一個人的世界有多大,放下執著,才能達到真正的自在。趙元修最後引用《慈經》的句子,勉勵大眾保持平和心態,並祝願大家遠離煩惱、平安吉祥。 整場論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與會者不僅對佛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帶著滿滿的祝福和善念,圓滿這場如沐春風及充滿智慧的對話。 在享受茶點、互換心得時,妙光法師及知悅、知桐法師.....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為題,發表其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人間社記者 陳德啟 大樹報導 程恭讓認為大師「真心誠意、卓有建樹地積極推動兩岸和平」,同時也「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探索到根本的出路和正確的方向」。面對台灣佛化與神化之間的問題,大師除了建立正信佛教外,更包容民間信仰,指引出佛教的康莊大道。大師成功的現代化經驗與全球遍布弘法據點,可作為大陸經驗,「為大陸佛教的改革和發展,提供重大的啟示與參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以蘇東坡偈語說明,在佛光山卻不知道大師.....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不管是佛教界還是學術界,所具有的共識就是:1)人間佛教是現、當代漢傳佛教的主流;2)星雲大師是現、當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教授並表示,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不但讓佛教復興,起死回生,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研討會負責人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表示,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各種理念建構工作及諸多實踐運作,堪稱當代人間佛教最重要的思想創新、體制創新與實踐創新,為此,特別召開研討會,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佛光山人間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佛光全球拓展中的文化適應等問題,展開深入細緻的檢視。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邀請兩岸知名佛教學者,有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鄧子.....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為本」的本質。星雲大師對人間佛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是「入世重於出世;大眾重於個人;度生重於度死;生活重於生死」。人間佛教在生活中要「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目標是「實現人間的和平、幸福和繁榮。」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動當今佛教的發展,蔚為指標。 《法華經》記載佛陀出世在世間,「一大事因緣」是為了讓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佛陀救渡眾生的大慈悲心。《法華經》提倡比丘和菩薩教團融合,授記一切眾生皆本具佛性,闡發契理、契機的教義,最佳詮釋了人間佛教「傳統為本,現代為用」,再現佛教對人心之淨化的緣由。 永本法師從學術考究,發掘佛陀度化眾生之精神。從教義探討有關「.....
星雲大師文學思想學術研討會 武漢大學隆重登場
著作開展深入研讀,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是其人間佛教理念形成和實現的文學再現,體現了「回歸中華文化」的家國情懷和「回歸佛陀本懷」的宗教情懷。學者們一致認為,星雲大師的文學作品對於建設人間淨土、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學者皆是全國高校文學領域的學者教授,分別來自山東、河北、浙江、安徽、湖北等高校,對於人間佛教的推動有融合推進的作用。 圖說:《星雲大師全集》主編蔡孟樺介紹書中特色。 人間社記者陳后攝 圖說:會議由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吳光正主持,教育部長江學者、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文新、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蕭紅、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蔡孟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培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