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從社會結構變遷、自我價值重塑、人際關係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AI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探討佛教作為一門深具智慧的思想體系,如何為當代人提供重新思考生命本質的路徑。他認為AI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科技與人文的交鋒,更是人類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精神依歸的一次契機--在危機中覺醒,在共生中前行。 此外,李利安也以AI與菩薩進行類比,指出菩薩在大乘佛教發展中的革新角色,與AI在現代社會的變革性影響具有某種相似性。例如,AI在醫療輔助診斷、智慧交通、精準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正如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能夠根據不同場景發揮最大價值。此對比將帶來全新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AI的意義與價.....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AI時代下的挑戰與實踐
AI取代,對此趨勢應如何看待? 妙光法師表示,相較於大眾關注AI星雲大師的教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如何真實保存大師一生所傳遞的智慧與慈悲。因此,他特別推介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歷時三年、即將推出的星雲大師數位人文平臺,匯集大師一生的文字、文物及影音,透過回顧大師一生的成就與願力,讓大眾更進一步理解星雲大師。「與其開發一個能隨機回答問題的大型語言模型,這個平臺更具意義,因為它強調求真與求證。」妙光法師強調,唯有透過深度接觸與體證,才能真正展現出接近星雲大師人格魅力的智慧載體。 宗教師的角色會被科技取代嗎?妙光法師認為,技術雖能精準運算知識,但永遠無法取代人類的智慧與慈悲。唯有透過佛法的實踐及面對面的關懷.....
第三屆東亞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高端教學典範
拓視野。期許論壇持續培養更多佛教青年學者,「因為佛法可以解決一些現代社會問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法師提到,星雲大師常說「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期許青年學者除了專注研究,也長養對社會的人文關懷,「這是知識分子對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以愛護佛教之心來研究佛教,秉持星雲大師講的「佛法要『給人懂』」理念寫作論文,讓更多人受益。 「今年論壇特別設置師長一對一的講評,讓我受益匪淺。」來自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楊凡煙分享,因為家庭信仰而與佛教有緣;此次發表「佛教解脫道當中的關係療癒─以《雜阿含經》為依據」,關注佛教與社會倫理實踐的關係,希望從佛教找出解決現實問題的資源。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從.....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僧人跟商人,在整個跨領域的團隊是很重要的,文本轉化為展示手法,佛教怎麼傳播,南傳與北傳、藏傳的差異,展場16個區域整個呈現出佛教大圓環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蘭卡斯特教授跟整個團隊累積多年的經驗,透過科技人文考古藝術,呈現出的展示手法。 過去實體有文物,現在從畫面上可看到360度光度技術,新科技展示手法,如何透過新媒體將石窟建築的藝術,拉到現場如親臨實境,包含音樂及現場環境的聲音,全部收錄在展廳裡面。展廳裡面透過三個,第一個是影像,第二個是照片,第三個是軟體,就是GIS定位軟體將地理信息跟環境整個收集,所以佛教海上地圖非常重要;點點滴滴的考古資料的文獻,串聯出這樣結果及展覽,展出至2026年。 緊.....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 淵默如雷
:「大中有小,小中容大,一中有多,多就是一,尊重他人的人格,是不二的價值觀。也是融和的幸福人生。」來與大眾共勉。 12月1日第十堂課「《華嚴經》的圓融觀」,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邱高興教授主講,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歡迎收看。 「《維摩詰經》的不二觀」影片連結:https://youtu.be/myRh6h7fmdM 人間佛教研究院製作「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11月1日播出第九堂課:「《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由佛光山澳洲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港澳深總住持永富法師,以及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龔雋擔任與談人。 龔雋教授認.....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指出,星雲大師是佛教大師也是成功的文化傳播者,他的文化傳播經驗對於我們的學科發展有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向:一、學科建設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眾說、力求圓通、力避褊狹,不要一貫的追求片面的深刻。二、人文主義學科應該以人為中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人學,人學幫助人們安頓自己的心靈,星雲大師的佛學具有人學的意味。我們的人學就更應該有鮮明的人學性質,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技術化。三、注重學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傳播者所宣說的道理要能夠提升受眾的心靈,而不應過於關注形而上的體系。 李建中教授就「文心與佛性:青年劉勰與星雲大師」主題作了發言。李教授認為《文心雕龍》雖字字無佛卻通篇有佛,劉勰的佛性是通過文心的方.....
台灣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成立 開幕研討會隆重舉行
、三十年間,歷年都召開佛教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成立之後,相關學術會議也盛極一時。如今由佛大楊朝祥校長和南華大學林聰明一起推動的佛教研究中心,萬分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重視。 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說,佛光大學以人文社會科學爲特色,還有臺灣唯一的佛教學系博士班,有能力承擔重責大任。他說,歐美對於南傳佛教研究較多,但漢傳佛教的國際學術研究屬於弱勢,佛光大學在佛光山的支持下,成立和學院同樣等級的一級研究單位,將透過海外通訊研究員針對漢傳佛教進行跨國學術研究,持續透過國際研討會和發表論文,使佛光大學成爲國際佛學研究的重鎮。 星雲大師進一步說,人間佛教一切以人爲本,就是從出生、修行、說佛、成道皆在人間,就像當年國.....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漆思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導呂建福教授,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博導李利安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紀華傳研究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荊三隆教授,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李海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謝路軍教授,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陝西法門寺監院賢空法師等多位大家,共有100多位社會各界嘉賓參加此次會議。 在中國綿延了2000多年的佛教,早已融入中華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之中,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下,佛教如何影響中華文化?佛教如何融入現代社會的發展中?5月27日.....
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首創佛學碩士班
出席簡介會。 心保和尚表示,香港中文大學與佛光山保持非常良好的聯繫,去年中大沈祖堯校長再率團前往佛光山與星雲大師會面。心保和尚感謝中大對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支持,提供一個結合佛學、宗教和文學的碩士課程。人文或文化有關每個人的身心依靠及身心結合,也與修行有關。佛陀除了是一個覺悟的人,也是教育家,佛法是自我教育的智慧,修行上以佛法引導自身的行為,有別一般人以情緒引導行為。學佛對個人及家庭有正面的影響,乃至對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強調把佛法落實於生活中,以及佛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佛教重視行解並重,學術自有其價值性,把行門也做好就能圓滿。 心保和尚並以「凝聚人間‧悲智雙運」為題,主講.....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值方向的理解。程教授指出,儘管一些現實問題在古代被遮蔽,然而它們在當代的重大意義正在重新浮現。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化實踐和中國化歷程,在佛教史的角度看,即是佛教的偉大實踐。在這一實踐之中,佛教的人文價值正在充分凸顯,並且蘊含著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實踐者們,作為菩薩行者的般若與方便。 開題會首日共進行2場合計12人次的開題報告,並由妙凡法師、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和張靜之秘書長進行精心而細緻的評點。與會學子通過文史哲和社會科學等不同進路,通過討論星雲大師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佛理經典與現代轉型、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問題等議題,共同展開了人間佛教的歷史與現實研究。其中,人間佛教美學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