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漢文大藏經國際會議 學者肯定佛光山的努力
經數位化的過程中,須考慮使用者的需求,開發出的軟體才能符合使用需求並達成效果;更重要的是,追求電腦自動化的同時,不可忽視力量更為強大的人類智慧,這也是人間佛教提倡「人間性格」的展現。 吳疆教授提及,由星雲大師發起編纂《佛光大藏經》及其電子版的推廣,在近代出版的佛教藏經中,是很重要的貢獻;Charles Muller 教授表示,他所發起的《DDB電子佛教大辭典》資料庫建置,與《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合作,共同成就翻譯佛學辭典的浩大工程;Wayne de Fremery教授及有在法師則直接以佛光山「藏經數位化工程」為例,介紹藏經數位化的概念,可以提高電腦對圖像的辨識率,以減輕人工打字輸入與配對的工作.....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舉行
上,是自古至今持續典籍編譯的一項佛教文化志業;從學術角度來說,「文以載道」藏經相關議題研究,不僅在東亞各國,乃至歐美漢學領域,皆受到國際學界高度關注。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創辦人星雲大師即期許以建構「世界佛學研究重鎮」為目標,為佛教研究提供一個多元性的學術平台。緣此,佛教研究中心連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於8月9至11日,以佛教經典及其歷史和義理的開展為主要研究議題,於佛光山召開「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佛教各傳統藏經之現況與發展。 研討會邀請海內外知名藏經研究專家,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佛學教授蘭卡斯特教授、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吳疆、美國西來大學教授龍達瑞、韓國大真大學.....
《佛光大辭典》美國英譯團隊 正式啟動
ler等,把中文翻譯成淺白易懂的現代英文。 教授請現場與會者嘗試從《佛光大辭典》自選10個條目展開翻譯工作,找出最適當的英文用詞,並於明年1月的集會中用PPT共同討論,分析翻譯成果。 《佛光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監修、慈怡法師主编,歷經10年完成,並於出版當年(1988)榮獲台灣圖書出版金鼎獎。2014年出版增訂版。共收錄32,000詞條,迄今為止,是最具權威、最為全面性的佛學辭典。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劃於2014年底正式啟動,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組主任妙光法師擔任總召集人,蘭卡斯特教授為最高學術顧問,帶領全球英語佛學人士展開此計劃。於2015年9月進行第一次翻譯人員培訓計劃之後,在台灣、美國.....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校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巴斯維爾教授(Robert Buswell)前來。同時也有來自台灣佛光山,英譯計畫總部的知悅法師、知笙法師和Arthur Van Sevendonck。 蘭卡斯特教授特別強調星雲大師對《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的目的與期許,表示此計畫不但有學術價值,更能讓佛教在英語界普及化,讓人人都能理解佛教的義理。 布魯姆教授是涅槃經與日本佛教的專家,在2013年由日本佛教傳道協會(Bukkyo Dendo Kyokai) 出版的《大般涅槃經》英譯本,被收藏為傳道協會的英文大藏經系列。 巴斯維爾教授經驗豐富,費時12年主編,於2013年出版的《普林斯頓佛教字典》(The Princet.....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圖說:星雲大師和參與「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的學者合影。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為佛教一生寫作不輟 人間社記者 知聞、應嬌 宜興報導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以文學弘揚人間佛教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9月13日至14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來自台灣大.....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眾生得一切種智。 慧屏法師則從佛法的學習和實踐上,提出對善巧方便的理解,他表示,看見並給予眾生當下所需要的,然後引導他獲得更美好、圓滿的一個未來,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慈悲跟智慧的融合,慧屏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如果遇到困難,要不然就是慈悲不夠,要不然就是智慧不夠。所以,他認為善巧方便其實就是解答。能夠力行善巧方便,實際上就是跟諸佛菩薩的願心相應,就是在實踐了。 對於《法華經》中的善巧方便,如何運用在修行跟弘法上,慧屏法師提出了三個重點,要能夠「親近善知識」,然後「四攝法的落實」,以及「非佛不作」。他表示,佛能夠有這麼多的善巧方便?其實是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非常多了.....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圖說: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左一)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祕書長張靜之(右二)代表贈送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予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由該中心名譽主任樓宇烈教授(左二)及主任王頌教授(右一)代表接受。 圖/楊秀蓮提供 人間社記者 趙莒玲 北京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繼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分別舉辦《星雲大師全集》論壇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於12月6日,在北京大學舉辦「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
轉念改善生命──學者與行者共論八識的無我觀
身弘法及親近大師的經歷分享,說明在生活、弘法的過程中如何轉識成智。妙士法師憶述在祖庭大覺寺開山期間,經由善知識的提醒,面對阻撓,如何以智慧、慈悲、安忍將境界困難轉化為善緣的過程。此外,妙士法師也分享和星雲大師互動,其中,有一次請教星雲大師:「您常常被騙、被背叛、被毀謗,這許多苦難,您是如何面對度過?」大師說:「我平常作『如是想』──我沒有覺得我被騙,我沒有覺得我遇到苦難。」妙士法師指出:改變的可能就是當下,彌補過去的遺憾就是現在。從中說明在第八識種子起現行時如何及時轉念,便能轉煩惱為菩提,轉阻力為助力。 慧中法師在結論中所指出:我們平常如果熏修的善法多,就會帶起善的種子、善的心所,然後能夠重新.....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人間社記者 心曇 高雄報導 學者與行者共論《六祖壇經》的解脫觀 繼去年廣受好評的「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系列論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延續,推出嶄新的系列──「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以《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所包含的10部佛教經典為依據,每部經典選取一個重要觀念,由學者與行者進行線上對談交流。3月1日晚首場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百家講壇主講人、浙江大學董平教授,暢談《六祖壇經》的解脫觀。全球五大洲於youtube及zoom等不同網路平台同步聞法。 董平教授從文明發展的角度,追溯古印度的「苦感」文化,是佛教乃至婆羅門教植根的土壤。因為.....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個角度理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及「淨行的價值:如何善用其心」等,都是本經的重要內容。 邱教授指出,佛法以「圓」來說明宇宙人生,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星雲大師對《華嚴經》圓融思想闡釋有:「理事無礙就是人間佛教」、「圓融無礙就是圓滿人生」、「為人處事的準則,要做到處事圓融」。又引用《迷悟之間・養量》:「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顯現星雲大師為人處世的圓融智慧。 如常法師以〈華嚴經變相圖〉來解說「七處九會」的場景。用影片讓大家理解星雲大師的圓融思想,大師與各宗各派高僧來往,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