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十方羅漢寺的住持素全法師首先從禪宗的清規制度與唐詩所呈現的意境說明。他認為出家人要引領眾生向善,所以需有許多方便法門;然而又不能太入世,否則就會太世俗;所謂隨風潛入,江船我獨眠;不靠此岸,不靠彼岸,知道眾生需要什麼,以智慧引導眾生。 關於人間佛教的倡行及其未來發展,段玉明從幾個面向說明佛教的改變。一、經濟壓力,導致寺院必須走入經懺維持寺院。二、民主共和政體的要求,清規到清朝受到衝擊毀滅,但是很高興佛光山已經有一套新的清規體制可供參考。三、時代所需。如何實踐全方面的星雲模式,這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四川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向世山教授表示,當今世界層面、文明與地域衝突與貧富差距等問題,都影響現代人.....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 人間社記者黃偉強攝 人間社記者 吳志榮 香港報導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佛光道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2-3日分別在香港佛光道場及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珠海學院校監李焯芬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山港澳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禮首日開幕式,80多名各界人士出席。來自12個地區50多位學者及法師發表論文演說,探討人間佛教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實踐與影響。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實踐.....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登場
信仰必須連結生命及生活應用上。」也感謝陳劍鍠教授精心安排此次圓桌論壇。 鄺美雲期待論壇的討論把人間佛教的要義推至極致,令人感受到人間佛教的真善美,實踐大師教導的三好四給,帶給世人同體共生的美好生活。遠道而來參加討論的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表示,從媒體的角度參與討論,肯定深入的探討會帶出美好的成果,讓社會民眾面對生活挑戰有可行的方法。論壇討論緊接開幕禮展開,第二天(4月17日)的討論將移師香港佛光道場舉行。 圖說: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表示,在大師的領導和法師們推動下,香港協會發揮集體作的精神。 人間社記者黃慧莊、葉偉炳攝 圖說: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期待專家學者於交流中,.....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以及來自兩岸40餘位學者及200餘位南京大學禪學國班學員共襄盛舉。 研討會的第一場主題演說,由星雲大師主講「人間佛教」,並和與會學者進行交流。大師提到,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成道、弘法都在人間;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對人所說,而非針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由此可見,佛陀所說的,都是人間佛教。另外,大師也提出人間佛教對佛法義理的新解:1)三皈就是民主:皈依自性佛,若是人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是佛,就是民主的體現。2)五戒就是自由:戒的精神在於「不侵犯」他人,而不是束縛,只要能秉持這樣的精神,管理自己的身口意,人人都能獲得自由;3)老病死生:有別於以往的消極看法,死是一個起點,.....
感恩生命,自在生死──學者與行者談人間佛教生死觀
想之一。他提到大師所說的「生命在輪迴裡就解脫了」,看似難以理解,但就現實而言,不論是凡夫的「分段生死」,還是羅漢的「了生脫死」,都同樣在法界中。菩薩因為不捨眾生,所以會乘願再回到世間,以及開發智慧,知道肉體的生命必然因老朽而更新,只有阿賴耶識是不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菩薩的生命不受生死的束縛,在十法界中流轉直到成佛,所以說在輪迴裡就解脫了,沒有所謂輪迴的問題。只要我們理解這個道理,自然就能夠克服、超越對死亡的恐懼。 生活中如何放下對愛人生離死別的執著,慧開法師提出了往生佛國或乘願再來的條件。他建議及早培養並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觀,老病來臨時,要先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確立個人來世生命.....
英語弘法人才 聞思修培訓
圖說:第二日課程由英語檀講師Ina Denton、覺繼法師與知悅法師,說明如何設計演講、以三段式與聞思修證問題讓聽講者近入主題、小組帶領討論方法、運用道具與活動等,讓學員具體了解佈教法之運用。圖為學員報告小組討論內容。 人間社記者Janice Chen攝 人間社記者 覺皇 聖地牙哥報導 英語弘法人才 聞思修培訓 為培養人間佛教英文弘法人才,第二屆「2018年英文弘法人才講習」1月13至15日在聖地牙哥佛光山西方寺舉行,共有80人參加培訓。講習除了英文組研討外,更開設西班牙文組,培訓西語師資;除此之外,配合美籍人士學習方式,要求報名學員事前準備,.....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法華經解讀 【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星雲大師要大家直下承擔「我是佛」。這是基於人人皆具清淨、平等之本性,而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法華經》正是菩薩道的現代實踐。 《法華經》說「成佛非難」,能夠落實行佛,不斷修持,成佛並非遙不可及。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6月1日在線上播出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本書作者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講,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主持。永本法師結合傳統各家學說與人間佛教的實踐理念,說明「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就.....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線上開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侯坤宏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 黃國清老師分析現代管理學是相對成熟的學科體系,但現代學院管理訓練存在「管理者成熟人格的養成問題」、「清明智慧決斷力的開拓問題」、「企業家道德心靈的確立問題」等弱項,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智慧修學體系,正可以作為提升管理力的資源。黃老師引用星雲大師說:「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算修滿『最高管理學』學分」,黃國清由此提出「卓越管理是發揮『心』的全部潛能」的觀點,認為熟習現代管理智能與技術之後,佛教的修心法提供良好的管理教育資源,幫助管理者建立成熟的人格,完成「心的管理」的高級修煉。 「菩薩利人的管理精神」與「順應人性的管理風格」是「.....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人生「苦」的本質提出解方,強調「緣起之苦」雖然難以消除,但「無明之苦」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淨化與轉化,此即人間佛教重視「佛法生活化」的終極關懷。此外,大師推動僧團制度化、提升信眾參與,皆意在昇華人心道德,「心提升了,娑婆世界也變好了」。 李四龍教授則指出,星雲大師帶領佛光山僧團成功結合傳統佛教與現代社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正是此實踐歷程的全面且精要的呈現。他分析,全書上冊聚焦理念建構,中冊論述實踐基石,下冊則回歸於生活修行的落實,展現高度的系統性與整體性。 陳玉女教授以圖像結構清晰地剖析本書十大章節,涵蓋主體、願景、組織、社會參與、現代性及全球趨勢,顯示本書從核心價值逐層向外擴展的思.....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高雄市長陳其邁、佛光山三好體育協會會長劉招明、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信徒總代表趙辜懷箴、佛光山榮譽功德主暨幸夫愛兒園創辦人達觀法師、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陳和順、道教會理事長黃承國,立法委員許智傑、邱議瑩、林岱樺、黃捷及中華傳統宗教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王金平出席。 另外,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及副總校長林聰明、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高雄市議員黃飛鳳等與會。 發布會在播放星雲大師開示的影片中揭開序幕,大師闡述「人間佛教」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要讓大眾有自尊、自信,勉大眾「以出世的發心,做入世的事業」,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