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編藏與佛經翻譯──從一個研究案例說起
離開美國去香港,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書,不在中文系,也不在英文系,卻是在翻譯系。在所教各課中,有一門翻譯史。概論之後,我一定專講幾堂佛經翻譯,有兩個人更是我非常佩服而虔心講授的:一是姚秦時的鳩摩羅什,一是初唐的玄奘大師。都是從譯者與譯經的角度切入的。羅什所譯文字典麗,讓我時常想起之前陸機的文賦與之後劉勰的文心雕龍。其華美蘊藉使繁複顯出了層次,穠麗表達了豐實。咀嚼之際,齒頰留香。玄奘大師我最初的認識,自然是來自西遊記。
中國文化復興 佛教當擔大任
中國文化復興 佛教當擔大任  Selections on the Revival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Shouldered by Buddhism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 今佛館開幕
未來台灣的宗教、佛教文學史,做出我們應盡的責任。」 大師也分享自身與文學的故事,他不曾進過學校,獲得知識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文學入門,出家後在寺院有機會讀到一些佛經,寺院裡也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在沒有電視、電影的時代,這許多書成為每天生命時間寄託之處。自古以來,文學可以說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著書立說,歷史、哲學、奏章,都需要有文學,也是每位讀書人所需要。 圖說: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今佛館開幕,全體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星雲大師暢談人間文學創作的歷程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
元代佛教戲曲
元雜劇為中國戲曲成熟大戲,在文士及書會才人投入創作下,產生大量劇本,質與量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現存約170 多本雜劇中,宗教類占28 本,道教20 本,佛教8 本,無論佛道皆集中敷演神佛仙人下凡點化俗眾,救其出離凡塵離苦得樂的「度脫劇」,反映人民等待救度的殷殷期盼。其中,佛教劇又可細分為「弘法度世」與「因果輪迴」兩類,前者著重闡述佛理,有《度柳翠》、《東坡夢》、《忍字記》、《西遊記》及《猿聽經》等5 本;後者強調因果業報,有《來生債》、《看錢奴》及《冤家債主》等3 本。雖各有闡述主題,但共同發揮勸化度世功能,同時也反映元代宗教現象,呈現獨特風格與特色。
連雲港佛教文化與藍色海洋文明
一直保存幾千年的文化積存,具有豐富內涵的連雲港歷史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值得我們重視,但對外來的佛教文化與連雲港文化的關係,特別是佛教在東漢傳入這一地區,被視為中國佛教的「海上釋源」,至今還沒有找到具有充分的說服力文字材料。連雲港的行政地域一直都在不斷變化,乃至政府的管控範圍不斷在調整,先後與江蘇、山東、安徽等地涉及,說明這一地區在宗教與文化上始終顯示了不同齊魯文化、吳文化、金陵文化、徽文化等各種地域文化混合的情況,眾多的各種文化內容組成了繁密的平面加立體的大文化現象。連雲港三面環海,一面靠山,是絲綢之路的陸海交匯之地,被看作是從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到現代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最突出、最明顯、最值得重視的是海洋背景的海洋文化,藍色海洋鑄成了當地的底色文化。
「唯識」的生活方式
唯識思想是在印度大乘佛教第二期時所產生的,由無著、世親兄弟二大論師集其大成。作為小說《西遊記》的主角而聞名的玄奘三藏,歷經17年艱辛的旅程,才將唯識思想傳到中國。以唯識思想為基礎而有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成立。但是我最近強調:唯識思想不僅僅只是法相宗此一宗派的教理,它確實是佛教的根本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此重要思想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