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15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上海星雲文教館登場
此次獎學金頒發的意義及宗旨:第一、推動有緣學生深入瞭解認識人間佛教;第二、培養佛教新生力量,為未來人間佛教的研究和弘揚培養種子;第三、開創人間佛教的新課題、新領域、新思想及新視野,推動人間佛教大眾化和社會化;第四、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能缺席,促進中華文化轉換成人民安身立命的養分。程教授希望大家以嚴謹、熱情、真誠和負責的態度,面對此次研究過程。 妙凡法師表示,人間佛教就是正信的佛教,是回到佛陀本懷的信仰,也帶來星雲大師對大家的關心,以對治百法的書法內容,鼓勵大家精進、努力。並提及在佛教史上,只要建一間寺院就是高僧大德;星雲大師則建了近300所寺院,並推動各項文化、教育、慈善、弘法活動,可謂中國佛.....
2023年度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通啟
2. 根據稅法規定,獎學金屬於偶然所得,主辦單位須代扣代繳稅金,獲獎者自行申請退稅。 3. 著作權:作者擁有作品署名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擁有作品使用權,除博士論文及博士後報告有所在單位規定的收藏和社會化使用以及作者本人的結集出版外,任何其他之翻印、轉載、翻譯等,皆須事先征得人間佛教研究院同意後,始得為之。 4. 資助標示:獲得本項目支持的博士論文、博士研究報告和青年學者專項研究成果於出版時,應標明本獎學金項目獎助字樣,並於最終定稿時,將電子檔交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留存。 5. 參加會議:年度論文支持計畫初審通過者赴上海參加3月31日開幕的「2023年度(第八屆)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開題論證.....
【懷念星雲大師】 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近10年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學術成果。 以多學科、多領域、多專業的專業學識進行調研,從思想、哲學、文學、歷史學、宗派學與現代管理學等專業學科,進行深度論述。 呈現現當代佛教的現代化、大眾化、生活化、社會化與人間化特色,體現多元且具體的人間佛教實踐智慧。 提出「人間佛教學」一詞,透過具體且堅實的實踐成果,建構當代人間佛教學的理論基礎。 請參考相關連結的YouTube「人間佛教思想專題」或Zoom平台收看課程 Zoom及Youtube線上同步播出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恒生大學人間佛教應用研習中心、光明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大.....
2025年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Zoom會議室 2025年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為推廣星雲大師佛教人間化、社會化、普遍化的理念,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25年隆重推出「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系列講座,邀請學者站在歷史的新高度,系統性地探討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互動與發展,為社會大眾帶來智慧的啟發與實踐指引。講座自3月起共計十場,每月1日正式開講,採線上Zoom會議室直播,讓全球佛學愛好者可以無遠弗屆的學習。 本系列課程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並與全球十一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協辦,包括佛光大學佛.....
制度化的規範之道。高度重視信眾的 總論──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座燈塔 63 作用,努力提升信眾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基 本關注之一。大師的人間佛教在弘法方向上以大眾化、社會化作為 基本價值取向,而大眾化及社會化的主要內涵之一,即是重視及關 切信眾乃至一般社會大眾在佛教中的主體角色和主體地位。1991 年大師發起並成立中華佛光協會,1992年又成立國際佛光會,現 在這個組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佛光信眾組織,會員人數有 三百多萬,是當今會員人數最多、動員能力最大的國際性佛教社會 組織之一。 從歷史上看,佛教信眾的散漫及非組織化,是佛教信眾的弘法 作用.....
佛教做為一種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事業
對佛教而言,人間佛教是一種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從清末民國初年的消極、被動、悲觀、遁世的宗教,吃齋拜佛的老人宗教,轉變成生活化、社會化、知識化、年輕化、國際化,生機盎然的宗教。星雲大師透過回到佛陀本懷再出發,肯定佛陀是人,不過是成了佛陀的人,倡導透過佛法淨化心靈、提升生活品質。因此人間佛教是現實重於玄談、大眾重於個人、社會重於山林、利他重於自利;凡一切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規劃佛光山及人間佛教發展,都是「從善如流」,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佛法。以「營運模式九宮格」而言,人間佛教的價值主張是「在人間建立佛陀的事業」,特定的目標客群有任何需求,佛光山就發展出不同的行政組織,以滿足不同的目標客群,因此形成了佛光山龐大的人間佛教事業體。 「佛、法、僧」三寶山,就是佛光山開展出人間佛教不同事業體的具體作法。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佛教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研討,並取得豐碩成果。這些成果為豐富當代中國佛教的思想論述、深化對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理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屆研討會一方面繼承深度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會議傳統,同時將以「佛教社會化」為主旨,與會的專家學者將就佛教思想信仰的社會性、現代人間佛教與社會的關係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開幕式後,樓宇烈為大會展開《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根本特質》主題演講。他提出佛教有兩個特點,一是主張緣起論反對神創論,一是主張人的命運由人創造。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是因為在發展中逐漸失去自身特色而導致,所以一些佛教學術研究一味追求印度佛教「原意」的做法是不恰當的。中國佛教的研究要「去印度」,這並不是.....
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現代人間佛教的 「傳統」智慧
現代人間佛教,我們在此是指中國二十世紀以來的人間佛教思想及運動,也就是指從太虛大師作為首倡者,一直持續影響當今海峽兩岸的佛教文化,以佛教人本化、人生化、社會化作為理論標誌的佛教思潮及其存在。現代人間佛教從一開始就有改革傳統佛教積弊、適應現代社會文化需要的價值追求,也正是因此,在佛教界很多人一直視人間佛教為佛教的「新派」,與比較持有傳統立場的「舊派」對立。現代人間佛教誕生、發展的時代,也正是近現代中國社會進入急劇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的階段,現代人間佛教作為近現代中國文化大轉型這一整體背景下佛教思想信仰的一個代表,其自身推動轉型的特質,也易被人們更多地從與傳統對立的角度加以透視,甚至加以無端的放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關於現代人間佛教的研究著作,要不約而同地沿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的宗教社會學及其比較宗教理論的理由。
化世俗為神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探微
「人間淨土」是非常有創造性的宗教理論。星雲大師對於「人間淨土」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較大的貢献。星雲大師在修行實踐上主張「禪淨共修」,認為人間佛教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間淨土,他的「人間淨土」論強調淨土的心靈化、人間化、社會化和生活化。除了理論上的貢獻外,星雲大師亦推動「人間淨土」的實現,其一生弘法事結晶—「佛光淨土」為建立現代人間淨土提供了一個範本。站在佛教的現代轉型的角度來看,「人間淨土」對於整個中國佛教思想和實踐的現代化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從淨土思想發展史來看,「人間淨土」提供了有別於傳統他方淨土和唯心淨土之外的第三大範式,其殊勝之處在於針對現代性的根本特點,以「化世俗為神聖」的智慧巧妙處理了神聖性與世俗化之間的張力,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制度建設與人間佛教信仰方式——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制度理論為中心
人間佛教的制度建設涉及到佛教組織的建構模式、信仰表達模式、團契模式、身分及信仰群體的認同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佛教文化的信仰表達、人際互動、團體認同、人群信任……等層面的社會化建構路徑。人間佛教「星雲模式」即是基於佛教傳統,同時也創新了傳統佛教制度,設置佛光會這一現代法人制度為人間佛教模式提供強大動力,使得叢林制度與功能在教團與社團的互動中得到了最好的延伸,既能保證僧團制度的有效性與神聖性,又最大可能的確保其有效性與神聖性,因此被諸多學者定位為「星雲模式人間佛教必將成為一代風範」,也成為中華文化、社會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