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2023懷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十堂課12月1日登場
學哲學博士。歷任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長、學生事務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與專長為天台宗的哲學思想與實踐觀行、大乘佛學與心理學的對比與互補、佛教經典詮釋與生命教育、身心療癒與自殺防治等。 《天台智顗與佛光星雲的暢佛本懷》一書從多元而寛廣的人間佛教的視角,探討天台智顗大師與佛光星雲大師的佛教詮釋所蘊含的佛教人間化,進而論述其與現實社會的互動及產生的影響與作用,乃至所開展的生命教育,以此暢通佛陀救度一切眾生的慈悲心懷與生命教育。 作者依佛光山星雲大師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具體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承傳與實踐開展;藉由天.....
人類難以抗拒——10大心理學現象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大足寶頂山石刻藝術研究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風險社會視角下佛教信仰共同體的行動機制 —以佛光山人間佛教為例 傳承與開創 —星雲大師「青年弘法」實踐研究 人間佛教幸福指數心理學研究 —基於「四給」的考察 人工智慧與人間佛教之關係 上冊目錄 近代中國《阿含經》的「發現」與人間佛教的發展 實相體認與實踐轉向 —憨山大師與星雲大師認識內外教關係研究 人間佛教的判教與其發展路徑的關係探析 應機之融和 —析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對傳統淨土思想資源的繼承與應用 人間佛教的建構途徑及其實踐邏輯 —以星雲文教館為例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空間實踐及意.....
201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 開幕
碩士生高琳〈人間佛教慈善理論研究〉,以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慈善實踐,以及從慈善公益昇華到以教化眾生為己任的佛陀本懷為基礎,嘗試進行人間佛教慈善的理論建構。 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生許娜發表論文〈人間佛教幸福指數心理學研究—基於「四給」的考察〉,以人類學的方法調研發現,佛光青年的「四給」認同度與參與度愈高,主觀幸福感愈高,星雲大師所說的人間佛教幸福觀是成立的,人間佛教在實踐中華文化倫理道德、建設五和人生上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北京大學碩士生汪康的〈星雲大師的大悲心與解脫論研究〉,選擇將星雲大師講述慈悲的代表篇目〈佛教的慈悲主義〉與隋代高僧淨影慧遠的名作《大乘義章》中關於四無量心的部分進行對比,以顯示前者鮮.....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佛教座談會〕 全球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攜手研討佛教與未來時代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年度活動「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將於12月15-17日於佛光山登場,今年主題「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將從心理學、管理學等多方面,探討人間佛教如何應用於現代社會。今年是人間佛教座談會舉辦的第十年,學術會議首度結合全球各地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舉辦跨界、跨域研討會。參會發表者計有來自美、澳、印、星、德、荷、台等國家地區,44位學者專家發表研究成果。 本次會議邀請出席學者研究領域包含文、史、哲及社會科學等多重面向,皆為長年致力於佛教學術研究的各領域專家。在佛教文獻學領域,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
2023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博士後研究人員錄取名單
7) 2.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研究員(2021/11/1-2023/10/31) 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3年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博士後研究人員錄取名單 姓 名 陳登翔 研究領域 社會學、社會心理學 申請計劃 宗教與文化的跨界傳播:佛光山在德國發展的策略與歷程 重要學歷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博士 博士論文 Wegauskunft: Eine sozialpsychologische Analyse der ritualen Interaktion bei Mobilität in der Moderne. (問路:一個當代儀式性互動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主要經歷 1.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
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 英文原文版 8月推出
書中,蘭卡斯特教授以真摯的筆觸,分享他面對親友離世與自身老病的心路歷程,帶給讀者在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上的深刻啟發。這些個人經歷無不讓人觸動心弦,更深切地體會到生命的無常與珍貴。本書亦特別附錄美國《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專欄作者Chris Gilbert博士對教授在療養院期間的訪談紀錄,讓讀者更加了解教授的心境及其轉念過程。 為了增添閱讀的深度與感動,書中還精心配有32張彩色插圖,圖文並茂的視覺效果,使整本書更加生動,讓讀者在文字與插圖的交織中,感受佛法的智慧啟迪。 蘭卡斯特教授特別將本書題獻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紀念兩人近半世紀來超越時空與文化語言的深厚友誼,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