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望海明珠 信仰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16、17日中英首播
與生活的同城相約」線上講座,7月16日及7月17日,特舉辦中文、英文各一場,在線上透過中外學者對話探討、闡述分享,將為大家解開這海上絲路的謎題。 這一場人類史上的奇異之旅,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傳播形成的「大圓環」的絲綢之路,涵蓋了東亞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發展。從「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佛學泰斗柏克萊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先生累積40多年,首本研究著作《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中英文專書,詮釋「佛教大圓環」,此研究勘查7個國家,8個物質文化遺產,逾百個佛教遺址。逾百人的研究團隊,最多元的考察視角,包括考古學家、博物館工作者、基因分析家、冶金分析家、藝術史學家等。融貫南北傳佛教型態,呈現.....
The Buddhist Maritime Silk Road (3): The Great Circle of Buddhism and Its Rim
The spread of the Buddhist movement throughout the peninsula and across to Sri Lanka was impressive. However, a far greater challenge awaited the tradition outside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omains of India. The “Great Circle”would carry Buddhist ideas and practices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from India. New homes for it were found along the coasts and rivers, wherever merchants needed to go. Eventually, the arcs of the “Great Circle” of Buddhism would encompass the whole of Southeast Eurasia. One portion of the arc went from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up the Indus Valley and around the far end of the Himalayas to the Tarim Basin leading to Chang’an (Xi’an), a route of more than 4,000 miles. The connecting maritime segment of the “Great Circle” started on the western shores of India, circling the peninsula and Sri Lanka up the East Coast to the Bay of Bengal and then moving East around the coastlines of Bangladesh, Myanmar, Malay Peninsula, across to Thailand, Cambodia, and Vietnam, before turning north to East Asia and the ports of China, Korea, and Japan. The circumference of both arcs land and sea, measured enough miles to encircle the equator of the earth; the indented shorelines contained 20,000 miles of surface, five times the land route mileage.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第三章——教大圓環的弘傳和發展
佛教在整個印度半島乃至斯里蘭卡的傳播運動,令人感到震撼。然而,離開印度文化及其語言境域的佛教傳統,面臨更大的挑戰。藉由「大圓環」路線,佛教的思想與實踐傳播至距離印度數千英里之外的地方,商人必經的沿海與河岸一帶,皆是佛教拓展的新據點,致使這個佛教「大圓環」的弧線涵蓋整個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大圓環」的一部分由印度西海岸延伸至印度河谷,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盡頭到達塔里木盆地,最後抵達長安(今西安)地帶,這是一條超過4 千英里的陸路。而與海域相連的「大圓環」路線則始於印度西海岸,環繞半島和斯里蘭卡,沿著印度東海岸到孟加拉灣,再經由孟加拉、緬甸、馬來半島的海岸線向東延展,經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向北轉到東亞的中國、韓國、日本的港口。此沿海路圓環所串連的陸地與海洋,其周長加總起來足以環繞赤道一圈,其中曲折的海岸線長達2 萬英里,是陸路里程的五倍。
佛教海線絲路研究 中文場講座線上共讀
個關鍵字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如何呈現佛菩薩、生活與信仰、僧人跟商人,在整個跨領域的團隊是很重要的,文本轉化為展示手法,佛教怎麼傳播,南傳與北傳、藏傳的差異,展場16個區域整個呈現出佛教大圓環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蘭卡斯特教授跟整個團隊累積多年的經驗,透過科技人文考古藝術,呈現出的展示手法。 過去實體有文物,現在從畫面上可看到360度光度技術,新科技展示手法,如何透過新媒體將石窟建築的藝術,拉到現場如親臨實境,包含音樂及現場環境的聲音,全部收錄在展廳裡面。展廳裡面透過三個,第一個是影像,第二個是照片,第三個是軟體,就是GIS定位軟體將地理信息跟環境整個收集,所以佛教海上地圖非常重要.....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書分享 蘭卡斯特教授親述研究里程碑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英文新書分享會7月17日至18日線上舉行,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訪問作者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Lancaster)研究緣起、海陸絲路的連結、「佛教大圓環」等八個問題,教授的精闢回答開闊聽眾對佛教弘傳歷史的視野,也為二十一世紀佛法弘揚帶來新啟發。 首先問到研究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原因,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多年前在南印度看到關於佛教的考古問題,意識到海上佛教的傳統確實存在過,然而資料極少,因而引發研究動機;帶領團隊描繪精準地圖,實地考古研究,並整合各領域的研究文獻與成果。 關於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連結,蘭卡斯特解釋道,佛教確實在陸上以及海上絲路透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