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天台「一念三千」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
佛法再好,無非平常生活受用。一念三千,是天台宗智者大師個人悟境的終極體驗,晚期思想的集大成,其教觀雙美一直為後人所稱譽。 作為一個宗教師,此篇論文不在資料的比對和差異上著墨,而以天台智者大師一念三千圓教思想的詮釋「低頭舉手,皆成佛道」一即全體,全體即一,不捨任何一法的成佛修行觀,說明生命的提昇與墮落,天堂與地獄,即於當下生活的那一念心而成就,論析星雲大師一生推動的人間佛教,以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實踐,如何展現天台圓教自他不二的精神,「自行唯在空中,度他三千赴物」的自在超然、大開大闊,希望提供給大家一條人人都看得懂、做得到的成佛之道。
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Heaven and hell are all in a moment of thought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I shall never attain buddhahood until hell is emptied
人間佛教改變了世人對佛教的看法
在此思考架構下,佛教與現代合理化經濟生活可說是格格不入的。當然,現代資本主義自身也存在許多問題,並不是不可批評的,但是,各國面對現代化發展以及具體社會建設,如何接引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此一核心議題,也是各不同宗教不能迴避的課題。佛教如何看待當前經濟社會﹖如果只能視其為五濁惡世,必須超脫出塵才能修道,則佛教只能置身在現代社會之外,無法提升、改變世界。而遁世修行真的是佛教最好的價值嗎?難道佛教只能在深山修行、不問塵世,才能顯得更為莊嚴聖潔呢﹖地藏王菩薩發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佛教如果只在深山修行、置身俗世之外,豈能度化眾生、開創人間淨土﹖拘泥於形式,不是真的佛法,佛陀滅度時講授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只是執著於隻字片語,把僵化的形式當成佛教教義,無法接續佛陀的志業。因此,太虛大師說:世法皆是佛法,佛法不是佛法,善識此意,任何經論皆可讀也。印順法師也從阿含經: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不在天上成佛也。強調人間淨土的觀念。這些都是回到佛陀傳法的真諦以面對俗世的流變。同樣的,星雲大師主張佛法不離世間覺,應該抱著先入世、後出世的態度,先把世間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出世,因此,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