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7月1日登場
自我的生命功課。 這次課程邀請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主持。探討四大問題:「星雲大師《往事百語》中,所蘊含的哲學內涵與意義」、「如何從個人體驗性的述解方式,來探究大師的工夫心法?」、「如何透過對六度加以有序論證,建構大師工夫心法的理論體系?」、「為何獨標般若智與菩提心作為大師工夫心法的探討面向?」 課程將於7月1日星期六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 https://youtu.be/756w5hLAMOQ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7月1日線上播出的第五堂課,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杜保瑞教授主講的「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
第12集佛光山的故事 【東山籃球場】
故事 【東山籃球場】 大師說:「佛光山創建初期,我在東山的男眾學部與傳燈樓的交界處,蓋了一座籃球場。它沒有豪華的設備、宏偉的外觀,就只是一個可以讓大家打籃球的運動場。我覺得打球就是修行,因為在球賽中有六度的精神,是一種人格的訓練。」歡迎點閱:https://reurl.cc/97a1Qj 大師說:「佛光山創建初期,我在東山的男眾學部與傳燈樓的交界處,蓋了一座籃球場。它沒有豪華的設備、宏偉的外觀,就只是一個可以讓大家打籃球的運動場。我覺得打球就是修行,因為在球賽中有六度的精神,是一種人格的訓練。」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3第十屆人間佛教座談會〕國際學者攜手 探討人間佛教與未來時代
迎接未來時代的挑戰,實體及線上逾500人與會。 開幕式中,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影片裡明白指出,人間佛教的宗要就是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間因緣、心意和樂。人間要以家庭、國家為依靠,三好、四給、五和、六度的人間佛教道理有助於生活合理化,生活仰賴因緣,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滅」。在世間不是為痛苦、煩惱而來,而是要感到平安、安全、快樂與喜悅,體會無常才能努力改善自己。最後強調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陝西法門寺住持寬嚴大和尚、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等列席指導。慧傳法師道出大師開創佛光山、佛光會的理念與宗旨,希.....
大正藏》第三十冊,頁504下)可見包括「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在內的「四種攝事」,是菩薩攝化眾生的方 法,正是歸於善巧方便概念、範疇的菩薩行施設。與此相應,以 「般若」作為統攝的「六度」(布施、戒律、忍辱、精進、禪定、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76 般若),則主要是表示菩薩的自度、自修及自我完善。所以佛光人 以「四給」為內容的工作信條,滲透著菩薩布施攝眾的基本精神, 整個工作信條本質上都是菩薩善巧方便品德、精神的鮮明體現。 至於佛光人工作信條中的這些具體條款,如「信心」、「歡 喜」、「希望」、「方便」,也無一不是注重引導人們向上及向善 的價值方向,所以.....
從四悉檀析論星雲大師的思想— 再論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一系概念
本文撰寫動機乃深受程恭讓教授《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之啟發,深感整個佛法的弘傳教化,無非是「善巧方便」與「應機說法」二大原則。程恭讓教授透過諸多早期經典的重新翻譯與詮釋,爬梳出「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是更高於六度波羅蜜,乃諸佛教化眾生的最重要法門。由此點出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佛陀出世的一大因緣,所謂「開示悟入」的道理。再次印證只要能契理契機,無一不是法藥,所謂不思議解脫法門。本文不揣鄙陋地試圖再從龍樹菩薩的「四悉檀」出發,論證菩薩道的「善巧方便」,也為當代佛光山人間佛教尋找另一個可為解讀的說法。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總說
人間佛教是佛陀對人間教化的佛教,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民族的,哪一個個人的。普世的人,只要與佛有緣,都是佛陀人間的信徒。本文為年屆九十、出家近八十年的星雲大師口述,由弟子等記錄。大師生來有人間性格,和佛陀、歷代推動人間佛教的大德遙相呼應。他一生遵循著佛陀的教法,促進佛教的團結,推動佛教的人間化、現代化、藝文化、大眾化不遺餘力,對人間三好、四給、五和、六度萬行一生奉行。大師自覺老邁體衰,眼耳退化,難再聞問世事,此篇〈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文,從大師心田裡流瀉出對佛教古今、未來的看法,甚為難得。這也是他把一生的行事供養人間的佛陀。
一教二眾行三好
一教二眾行三好 One Teaching, Two Assemblies, Three Acts of Goodn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