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第四堂課「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6月1日登場
貫穿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的關係?」、「本書是採用何種詮釋路徑來介紹《法華經》?」、「天台思想與《法華經》的關聯為何?其對《法華經》信仰推展的貢獻為何?」、「如何運用《法華經》思想令人間佛教行者生起成佛的信心?」 課程將於6月1日晚上7:30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課程影片:https://reurl.cc/Yel4Wl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將於6月1日線上播出第四堂課,禮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講授「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擔任主持人。.....
第十集佛光山的故事 【大佛城2】
山的故事 【大佛城2】 第十集佛光山的故事 【大佛城2】 佛光山大佛城裡設有「大佛法語」,它有別於神廟的求籤卜卦,不是斷定人的吉凶禍福,而是指引大眾選擇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方向,並從中增長福慧,激勵我們的信心。歡迎聆聽大師講大佛法語。請點閱:https://reurl.cc/54z8RR 佛光山大佛城裡設有「大佛法語」,它有別於神廟的求籤卜卦,不是斷定人的吉凶禍福,而是指引大眾選擇一個有智慧的人生方向,並從中增長福慧,激勵我們的信心。歡迎聆聽大師講大佛法語。請點閱:https://reurl.cc/54z8RR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3年人間佛教信仰系列【佛教三寶節】「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
『僧』,何處安居——是出家還是回家」論壇,邀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持,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主講,經由星雲大師著作《十大弟子傳》緬懷先賢事蹟,長養我們的信心,在佛陀的法海中完成自己的修學。 活動內容: 上午講座 日期:7/29(六) 時間:10:30 — 12:00 地點: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 經典:《十大弟子傳》 主持人:慧喜法師(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 主講者:慧傳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陳玉女教授(成功大學副校長) 下午修持 時間:14:00—16:00 內容:於各殿堂繞塔、抄經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pLa.....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 主持人段玉明教授總結翟教授把人間佛教放在世界的高度,接受西方社會科學的檢驗。現代很多社會問題,基督新教、資本主義很難解決,但人間佛教可以開出新藥方。不僅是理論,還有踐行部分。在理與行方面都讓人深具信心。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b37t3bhIO_Q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能否禁得起西方理論系統的檢驗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11月1日播出的第九堂課「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從理論與踐行這兩部分,解析人間佛教正是當代文明困境的一帖良方妙藥。這場線上講座由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翟本瑞教授主講,四.....
2025年度人間佛教研究選題論證會 圓滿閉幕
都如同一扇窗,展現出無限可能。 王雪梅教授認為人間佛教研究獎學金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學術平臺,讓老師同學們能夠得到學習和啟發的寶貴機會。張文良教授勉勵在場青年學子,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學術成果時,不喪失信心,不過度焦慮,要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繼續成長,這才更重要。 李利安教授充分肯定參會學生的學術熱情與專注態度,同時囑託同學在研究過程中既要深入把握佛教思想精髓,更要注重學術研究與時代需求的結合,推動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與創新發展。滿蓮法師鼓勵在座學子當把握當下體悟無常真諦,祝願學子如蓮蓄力待時綻放,期待來日盛會重逢得見智慧花開。 妙凡法師認同嚴師出高徒的重要性,老師們對同學的嚴厲批評實際上蘊含著愛與.....
能忍。初則潛龍能勿用,深耕台島, 開荒拓土;繼則毅然走出去,足跡五洲,教化天下;終則建成一個 以高雄佛光山為基地,以遍布全球的三百餘家佛光道場為網路,以 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為四大宗旨,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 人希望,給人方便為工作倫理的佛光全球弘法體系。大師創建的這 個佛光體系,不是曇花一現的奇景,也不是空中樓閣的施設,而是 有正確的理論引領,有深廣的實踐運作,有扎實的群眾基礎,有龐 大的事業支撐的一個立體化、規模化、現代化、制度化的人間佛教 弘法體系。佛光人間佛教弘法體系是現代人間佛教諸多流派中一個 特色鮮明、影響重大的佛教體系,也是對於未來人間佛教持續健康 成長一.....
人間佛教的藍圖(一)
本文的主旨不在高談人間佛教的理論,也不拘泥於一般學術論文的格式,只是有感於過去學者們常把佛教的理論搬來搬去,說是論非,分歧思想,造成佛教的四分五裂,殊為可惜。 其實,佛教本來就是「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道理不在辯解,而重在同一信仰。就等於吾人經常閱讀經文,義理明了;閱讀註解,反而不知所云。佛教的學術論文,重在給人信心,給人明白,給人一以貫之,對義理融會了然。佛教常講般若智慧,為的是去除分別;但實際上佛教界過去的各宗各派、各種議論,重重疊疊,異說紛紜。雖說佛教博大精深,但歧途雜論,未能有益於佛心證道,明白說,我們並不喜歡談是論非的佛法,我們需要的是一乘直入的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是易懂難行之道,今日的佛教界,講經說論,可以舌燦蓮花,滔滔不絕;講說人間佛教,何其難哉!即使能講人間佛教,也是膚淺的口號,不能身體力行。人間佛教是實 用的佛法,行住坐臥、衣食住行、舉心動念,哪一項生活能離開人間佛教呢? 吾人雖生在人間,猶如身在廬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今為幫助世人一窺人間佛教的風貌,僅就佛法經論、古德懿行中,有關人間佛教的各項實踐,整理而略論倫理觀(居家之道)、道德觀(修養之道)、生活觀(資用之道)、感情觀(情愛之道)、社會觀(群我之道)、忠孝觀(立身之道)、財富觀(理財之道)、福壽觀(擁有之道)、保健觀(醫療之道)、慈悲觀(結緣之道)、因果觀(緣起之道)、宗教觀(信仰之道)、生命觀(生死之道)、知識觀(進修之道)、育樂觀(正命之道)、喪慶觀(正見之道)、自然觀(環保之道)、政治觀(進修之道)、國際觀(包容之道)、未來觀(發展之道)如後,希冀以此建立人間佛教的藍圖與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