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社會的延續與展開 —以星雲大師的「三教一家」為核心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山林佛教研究 —從星雲大師的山林佛教觀談起 明代佛教神聖空間建構 —以都城寺院與四大名山為例 從「五乘佛法」看星雲大師判教觀和宗教對話觀的內在統一 極性之網中的「宗教人」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宗教多元思想闡釋 星雲大師宗教觀研究 —以「同體共生」為線索 2022 上冊目錄 星雲大師觀音管理法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情」觀念發微 人間佛教中的具身倫理與生命秩序 —以星雲大師生命權利思想為中心 星雲大師的幸福生活觀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菩薩教法的現代化研究 殘障者是否為其不幸負責 —論人間佛教的.....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
參與了佛陀紀念館舉辦的「神明聯誼會」;其中,英國東倫敦清真寺、巴西國家聖母院、法國猶太教代表、武當山道教協會,還有香港的黃大仙廟,突破宗教的藩籬前來參會。大家共同見證了「世界神明聯誼會」,以宗教融合,宗教對話,推進和平、和諧,共生共榮的世界宗教交流的實況。緣此, 首屆「2018年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邀請各國和台灣學者專家深入探討「神明聯誼會」之意涵。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協辦單位:中華傳統宗教總會.....
2021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ZOOM線上會議室 活動日期:2022年1月1日至2日(六-日) 線上平臺:Z00M 研究主題: (一) 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 人間佛教與佛教經典的淵源關係 (三) 人間佛教與當代全球宗教對話 (四) 國際佛教視野中的人間佛教 歡迎佛學研究者及學生報名旁聽 報名連結:請參考相關連結 主辦及學術協作單位 (一)主辦單位: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二)協辦單位: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北京光中書院 (三)學術協作: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 (四)聯絡地址: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知泉法師 E-mail:fgsdharma@qq.com 2021人間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二○.....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方硬心腸的倫理學,一切以利益為考量。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不但可以存在當代社會,而且對於全社會產生的價值比古典經濟學模式更高,可以面對現代經濟學的挑戰。而各宗教間不時有所衝突,但佛光山舉行的神明聯誼會。讓宗教對話成為可能。人間佛教具有包容性,不論富貴貧賤,在佛法前一律平等,眾生皆有佛性,放眼世界諸宗教,佛教以其看似柔弱的價值哲學,正能在當前處處存在各種不同問題的情況中,發揮其整合不同力量的最好基礎。 翟教授認為世界佛光會責任重大。佛光會會員發心當義工,為人服務,以此當成是自課修行,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以入世手段,實踐出世價值。會員的任務:鼓勵研究佛學、護持文教事業、舉辦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
試論現代神學能給予人間佛教的參考及反思——一種宗教對話與思想借用之嘗試
筆者本文的主旨, 是想借用西方基督教神學面對「現代性」(Modernity)的議題,所能提供給「人間佛教」思想的一些參考與反思。但這並不意謂著說人間佛教的行者應該學習基督教,或者是涉及孰優孰劣的問題。而僅僅是因為在現代「基督宗教」(Christianity)神學中有出現面對此議題的相關論述,所以筆者認為或許可採取一種「宗教對話」以及「思想借用」的進路,來簡單地考察與借用一些現代「基督宗教」神學家的觀點,看看他們的思考與論述,在人間佛教思想中是否也可以有借用來斟酌思量與討論的空間。 西方宗教文化的核心是「基督宗教」,「基督宗教」在西方發展了兩千多年,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與工業文明以及後現代文化的洗禮⋯⋯,在許許多多的變化、衝下,延續至今的現代「基督宗教」神學,能給予同樣歷經許多變化與衝擊的「東方」宗教文化核心之一—「佛教」,特別是近世以來提倡之「人間佛教」什麼樣的參考與反思呢?這是筆者本文想要論述的主題。 筆者本文將以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 1909-1943)、卡爾.拉納(Karl Rahner, 1904-1984)、卡爾.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阿爾文.普蘭丁格(Alvin Plantinga, 1932- )⋯⋯等等這幾位現代「基督宗教」神學家的一些觀點,嘗試進行一種宗教哲學上「思想借用」的論述與說明,以作為現代社會中「基督宗教」與「人間佛教」之對話的可能契機與進路。
從「五乘佛法」看星雲大師判教觀和宗教對話觀的內在統一
星雲大師的「五乘佛法」是人間佛教的核心範疇。星雲大師在考察和借鑑歷史「五乘」理論的基礎上,對其重新定位,挖掘出「五乘佛法」中所蘊含的判教觀和宗教對話觀,及兩者的內在統一。星雲大師的「五乘佛法」繼承了中國傳統佛教判教理論的基本理路和框架體系,並站在時代的立場,對傳統判教觀的內容和範圍給予改造,突出「五乘佛法」的判教價值。改造後的判教理論為「五乘」體系內宗教之間和諧對話奠定了基礎,並以此開創了以人間佛教「菩薩乘」為根本究竟的相容論宗教對話理論,從而突顯了「五乘佛法」作為宗教對話觀的價值。星雲大師的「五乘佛法」理論是人間佛教建宗立說的出發點,也是佛陀本懷和宗教歸宿的完美統一。
宗教融合與宗教對話新拓展 ――佛光山佛教實踐的一個側面
本文從宗教融合與宗教對話的角度,對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佛教實踐進行了考察。認為佛光山致力於宗教融合與宗教對話的實踐,是當代人間佛教事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我們下更大的功夫研究。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星雲大師與中國佛教國際化
肇始於近代的中國佛教國際化歷程中,星雲大師對佛教在西方世界傳播貢獻卓著。本文總結了星雲大師佛教國際化歷程及成就,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即:一、創建國際性的佛教組織;二、在西方國家建立弘法道場;三、創辦現代化的教育機構;四、培養國際性的弘法人才;五、佛教經典的整理和翻譯;六、宗教對話及文化交流。星雲大師宣導的「人間佛教」理念是貫穿於其佛教國際化實踐的內在核心主線。本文探討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佛教國際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