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文學觀研究
星雲大師的文學作品觀以古典主義為價值標準,追求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真善美的統一。大師認為文學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該觀念與大師的佛教立場息息相關,同時又有著胡適的影響在內。在創作觀方面,大師將生活作為文學創作的源頭活水,並認為文學作品應包含作家自我的思想與情感,以胡適的相關思想為中介與中國傳統的「感物」說以及「言志」、「緣情」理論相接。在寫作策略上,大師比較不注重靈感,肯定勤奮在創作中的作用,將創作與生活融為一體大師極為重視文字般若,並以其獨特方式超越了做「第一義」之不可說的言義矛盾。與此同時,大師認為文學具有著豐富的生活價值,這一生活價值既根源於文學所具有的工具性質,能夠給予人知識與眼界,同時亦可修身養性、變化氣質。除此之外,文學還可「以教代刑」,是對佛儒二家思想的融合。大師的文學觀念是一個有機的思想系統,這一系統以古典主義為基本精神,以佛教為立足根本,以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為價值指歸,以佛學思想、胡適思想與儒家思想為主要理論資源。大師深諳「善巧方便」的不二法門,將各家思想融於一體,形成了與其人間佛教思想相輝映的文學思想系統。
星雲大師的青年教育思想
星雲大師主張以教育培養人才,他的辦學目的除了為佛教培養弘法人才,同時也為社會造就人格思想健全、身心平衡發展的時代青年。在僧伽教育上,他建立了三級層次的佛教教育制度;在社會教育上,他不僅建立了包括幼稚園在內的各級院校,更提倡將佛教對人心的淨化作用融入到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教育之中。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實踐,不僅大大拓展了傳統寺院的教育功能,也給現代學校教育注入了人文因素,為應對新生代青年教育的挑戰提供了理論與實踐資源。
詩言智—星雲大師的核心詩學觀
星雲大師為當代高僧,又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素養,以高僧的身分來觀察文學,品悟詩歌,或能帶領我們發現不一樣的視角和風貌。大師認為禪詩偈語中傳達的,是禪師們從生活中悟到的大智慧,而這些詩偈中所傳達的智慧可以昇華人的生命境界。古人云「詩言志」,而星雲大師則是「詩言智」,大師在論詩、用詩和作詩這幾個方面,都鮮明地表達了其「詩言智」的詩學觀念。本文以論詩、用詩、作詩三方面,探討星雲大師的詩學觀帶給詩學研究提供新的觀照維度。
「給」就是「得」 ─讀《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