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大英圖書館 正式開啟合作交流
別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大英圖書館收藏部總監Kristian Jensen,並由國際辦公室主任Marcie-Jane Hopkins、大英圖書館東亞收藏部總監Sara Chiesura、佛光大藏經華嚴藏主編滿紀法師、佛光山歐洲副總住持妙祥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城市規劃專家楊威博士等共同見證。 2017年6月22日佛光山前往大英圖書館捐贈佛教三大寶典─中、英文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與《佛光大辭典》增訂版,2017年9月份大英圖書館提供佛光山合作備忘錄。此次為大英圖書館首次與專業團體進行深入交流,為期一週的行程,雙方將針對《佛光大藏經》、《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佛光大.....
星雲大師與南亭長老
在星雲大師交往過的諸多前輩大德高僧中,南亭長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這在南亭長老的自傳和星雲大師的回憶中,都有非常充分的體現。從南亭長老的自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南亭長老對星雲大師,從接觸和認識,到欣賞與讚歎,也與世俗間人們的交往一樣,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於南亭長老的欣賞、讚歎、提攜和幫助,星雲大師不僅有強烈的感受,銘記在心,而且還曾經投桃報李。即便是在南亭長老圓寂數十年之後,星雲大師回憶起二人之間的這段交往,還依然充滿了真摯的感激之情和崇敬之意。星雲大師並不是南亭長老的徒子徒孫,我們也查不到他從學於南亭長老的紀錄,但兩位高僧之所以能夠維繫數十年的交往,並建立了深厚的法誼,兩人的華嚴思想無疑扮演了思想基礎交流的重大作用。
我是鬻香人
佛經裡,就有一群調香師,專門將我們本自俱足、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只是自己忘了的那些香,調和成八萬四千法門,企圖喚醒我們去想起,在我們心裡,都藏有一種香,勝過人間千萬香。
人間佛教與華嚴思想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漢傳佛教在近現代佛教面臨各種危機、挑戰和機遇背景下,一次成功的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星雲大師以「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宗旨來推動人間佛教,以制度化、生活化、現代化、大眾化、藝文化、事業化、國際化、人間化的方式,使佛教深奧的義理為普羅大眾所接受。
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弘法精神 ――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菩薩道理念
本文主要從太虛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談起,並反省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內涵。本文提出人間佛教於二十世紀三〇、四〇年代之際,是一個共構性的思想結構,當時佛教界僧俗二眾,不約而同地對此思想信念產生共鳴,與當時佛教腐敗有關。拋棄鬼神的宗教是共識,星雲大師進一步斬釘截鐵地表示人間佛教即是佛教,乃至是佛教的全部,徹底地實踐「此地此時此人」的理念,並闡述「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建基於《華嚴經》,依華嚴思想來建構他的「同體共生」的理念。「同體共生」之理念即是由因緣觀作為法理依據,大師透過善巧方便,以現代人的語言,闡述緣起性的佛法要義,並強調「人間佛教」行者最終須體解中道緣起的空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華嚴思想
本文研究主旨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與華嚴思想的關係。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從理論原點的角度探討二者的關係,指出圓融無礙是華嚴思想和人間佛教契合的出發點。星雲大師藉華嚴思想說明人間佛教,指「理事無礙」即是人間佛教。第二方面從深入法界的角度探討華嚴五十三參和佛光山人間佛教諸種行為和實踐之間的關係。文中認為星雲大師在不同的場合多次以華嚴深入法界、善財五十三參來說明人間佛教進行了種種活動的合理性,特別是一些表面看和傳統佛教關聯不大的行為。第三個方面從人間淨土建立的角度,說明了華藏淨土及華嚴思想都是佛光人間淨土建立的理論資源和思想背景。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華嚴思想
恍悟自身佛法富貴人
「不讀《華嚴經》,不知佛法之富貴」。《華嚴經》作為一部呈現佛陀覺悟境界之經典,恣意汪洋,浩瀚無垠,難以言喻。歷代高僧從「果分不可說,因分可說」的角度,以契理契機的原則,不斷地嘗試對華嚴教法與精神作出因應時代的詮釋。本書是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的角度,對《華嚴經》、華嚴宗、華嚴思想,特別是普賢十大願進行的又一次當代解讀與實踐。
由戒行談人間佛教理念實踐推廣的建議
《華嚴經》提到:「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修行的根本,也因此有﹁戒住而法住﹂之說。在佛教的戒律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沙彌十戒,乃至在眾信眾有五戒等之清規。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華嚴思想的闡釋與發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