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智圓的「秩序之學」與近世佛教的職能定位
伴隨著唐宋變革而來的近世化,宋代佛教處於一「制度社會」中。為應對由此產生的合法性之危機,宋初天台佛教通過「山家山外」之爭而更早開展了一「自覺」的反思,藉此定位佛教身分職能,從而參與對制度社會的建設。相對山家知禮的「行懺」路徑,智圓乃是要以「治心」之學定位佛教職能,以此最徹底地實現佛教的「祛魅」。智圓的「秩序之學」雖是應對「近世化」的工作,然不只具有思想史研究的價值,對於回應「現代性」議題的當代人間佛教也有一啟示意義。
六波羅蜜佛教教育在英語世界的實踐與推廣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地球暖化、科技數位化、生物科技等趨勢之影響,人類生活的便利性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面對自然環境的快速崩解、機器人逐漸取代低階人力工作、基因改造等切身問題日趨強化,佛法如何面對現代世界各種挑戰,提出利益眾生之思考方向與方案,已成為刻不容緩之議題。如提「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的彼得.辛格 (Peter Singer) 等學者,即曾於二○一六年來台參與「利他主義與菩薩思想」國際學術會議,呈顯出佛學界對於佛教為因應新時代挑戰提出利他方案所作出之努力。
「人間佛教」與世界和平
佛教是一個和平的宗教,自誕生至今約二千五百年來,沒有發動、參與過任何一場戰爭,是人類和平一貫的宣導者和實踐者。佛教唯一的武器,是智慧之劍,它的敵人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自己內心的貪瞋癡。而提倡「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更是當今促進世界和平的偉大榜樣。「人間佛教」的主旨,是改善人心、關注當今社會、促進世界和平;其途徑,是通過佛陀教誨的實踐,認識人的本性,約束人的不良欲望、暴力與侵略性。佛教認為:只有通過自我修行,遵守戒律,提升智慧,「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才能不斷完善個體生命的品質,而只有每個人都願意並實踐自我約束並理解他人,才能達到人與人的友愛、達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不同政治群體的理解、包容、和諧。而星雲大師本人更以其多年的修行實踐,成為華人世界共仰的道德楷模。
從世界神明聯誼會談聖地與聖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於2011年12月25日落成啟用,舉行了一系列活動,第八天2012年元旦為圓滿日,邀請各地宮廟進行神明朝山活動。2012年12月23日再度舉行,有88間宮廟、300尊神明參與。2013年浴佛節三度舉行神明朝山活動,並確定日後於12月25日大規模舉行,而2013年的兩岸神明聯誼會有兩岸數百間宮廟、2000尊神明參與,從這年開始成為固定性的活動。
世俗的神聖性質——全球佛教華人地區的法會及社會參與
在洛杉磯郡一個不屬於任何城鎮的偏遠社區,寧靜的山丘上,矗立著一間色彩鮮明的中國佛教寺院,周圍綠樹環繞。這間寺院名為西來寺,英文意義是「來到西方」(coming to the West),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型中國寺院,也是現代漢傳佛教教團佛光山在北美洲的總本山。
「世界神明聯誼會」體現宗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2016年12月25日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主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承辦的「2016世界神明聯誼會」,共有宮廟教堂685間3、神祇2,188尊與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集」兩項世界紀錄,逾十萬名信眾共同參與盛會。郭書宏〈看人間神明聯誼致融和世界和平契機〉一文亦指出,此活動具有「一、同中存異,神佛同在。二、釋儒道合,中華道統。三、放下本位,和諧尊重。四、有情有義,人神相挺。五、無我利眾,同體共生。六、創舉突破,世界瑰寶」等六點特色,「世界神明聯誼會」實開啟大眾認識台灣宗教信仰所蘊藏的豐富寶礦。
化世與益人
回顧過去十五年來,所有佛光會員分布在世界各地化世益人,大家不辭辛苦的弘法傳教、成立分會、舉辦各類活動,乃至護持佛光道場所推動的各項弘法事業等,不但在生活中參與奉獻,增加很多宗教體驗,同時也為自己與社會寫下無數的歷史,尤其見證了佛光會的成長以及「佛教全球化」發展的成就,因此今天在這裡首先要對大家表示由衷的讚歎,同時藉由這次的因緣,提出「化世與益人」,作為今年大會的主題,也是表示對各位佛光會員的一分期許與希望。 談到「化世」與「益人」,我想到自己這一生,從十二歲出家以來,心中始終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了佛教」。
〔好書分享〕《佛法真義》英文精裝版問世 佛法智慧國際化
明講解基礎佛法義理 佛學思想:引導讀者思考佛法與生活的關係,將佛法融入生活 佛教常識: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從佛教長達2500年的歷史中,了解佛教的發展與精神 佛門行事:展現修行人如何融入菩薩道精神,藉由參與各類佛教活動實踐佛法 此外,套書首次特別收錄〈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英譯版,讓英文讀者亦能從大師預立的遺囑中,體會大師心繫人間佛教與眾生,願為眾生付出一切的心境。 《佛法真義》英譯版秉持原著的理念與精髓,採平易近人的用字遣詞,確保譯文既忠於原意,又流暢易讀,將中華文化相關內容轉化為西方讀者易懂的文字,跨越文化藩籬,讓英語讀者更能契入佛法真義及應用,並透過人間佛教視角,建立積極樂觀的態度,.....
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論壇 學界與宗教界對談
學院院長陳玉女、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系教授李向平、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高級研究院研究員許源泰等學者,與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秘書長陳嘉隆、鍾茂松、楊政達、劉宗澧等幹部,7月21日上午在佛館禮敬大廳2樓五觀堂分享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研究成果與心得交流。 王金平表示,世界神明聯誼舉辦8年來,秉持交流合作、宗教融和的原則下,透過佛陀紀念館為平台,除了佛、道、儒三教外,也包括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等,各宗教齊聚,並推出陣頭共襄盛舉,各地神明匯集,呈現了世界能量最大之處,相信對有形無形眾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希望透過學者專家們的建言,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能調整做法,讓世界神明聯誼會更壯大,也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