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在歷史與現代之間——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的新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出版,對於「人間佛教」運動作了一個思想史的定位與論述,應該說是漢傳佛教「人間佛教」運動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和新的里程碑。下面我想從近代漢傳佛教思想史的角度,略為談幾點個人的讀書所感。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民間信仰思想研究
本文認為有關民間信仰的思想不僅是星雲大師早期「宜蘭經驗」的深層內涵,也是其人間佛教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因此對大師民間信仰思想的發展過程、主要理論及其思想價值做了深入細緻的梳理及考察。尤其是,本文在二十世紀中國信仰文化演進的脈絡中,理解星雲大師對迷信價值再估定的理念,大師相關的論述及其思想指向,構成我們觀察二十世紀漢傳佛教思想發展、觀念變遷乃至二十世紀中國信仰文化思想發展脈絡的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重大思想事件。
從釋寶成《釋氏源流》到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漢傳佛教六百年佛陀觀及佛教思想之重大轉型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隊、青年歌詠隊、兒童班、助念團於宜蘭各地弘法。星雲大師契理契機入世佛法;別出心裁的弘法設計,改變過去大眾視佛教為消極、經懺宗教的印象,為人間佛教奠基鋪路。 闞教授總結說:佛光山是當代中國佛教教團中,將漢傳佛教全球化、國際化成功的案例,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尤為其中靈魂人物。大師出家、求學於中國大陸;弘化有情、實踐人間佛教理念於臺灣;深耕宜蘭十年,奠基佛光山人間佛教基礎,大步邁向人間佛教之路;晚近更重建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致力將臺灣人間佛教成功經驗回傳大陸。星雲大師被稱為「人間佛教實踐者」,當之無愧。而從395冊的《星雲大師全集》中,可以看出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始終如一。 主持人簡教授讚嘆說:「佛光山.....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座談會基調講演 闡明佛光宗學之十大貢獻
。慈惠法師和總編輯程恭讓指導,希望提煉出《全集》的精髓,更能了解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和智慧。 賴永海〈慧燈永續.法水長流〉,歸納出大師及其所創建的佛光山,在佛教人間化、現代化、國際化的重大成就。包括推進漢傳佛教的現代化與國際化,善於對佛教般若智慧進行創造性的闡釋和運用。將注重「求」的佛教,變成強調「給」的佛教。注重把佛教、佛法生活化,又具有強烈的「內在超越」和「當下超越」。 洪修平〈佇見星雲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慧燈永續〉,道出遍佈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場以「四給」接引信眾,舉辦法會和各種活動,充分展示佛光山將人間佛教理念落實為具體的實踐,其對佛教人間化、生活化、通俗化、現代化的積極推進,成為在當代社會.....
為自己懺悔,為他人懺悔——星雲大師論經懺佛事
經懺佛事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小傳統,是佛教深入民間的形式。但是在明代以後,經懺佛事出現了諸多的弊端:商業化的觀念損害了佛教教義的服務性與無價性,經懺佛事損害了僧才的人格與素質,同時也使佛教被誤解成度死的宗教。星雲大師認為經懺佛事無異於一場無形的法難,給予其以堅決的、有力的批判,同時,仍在其人間佛教思想與實踐體系中為其保留一席之地,認為其有殊勝的功德。大師還大大擴大了能懺之方法與所懺之內容。
《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
排,協助讀者更輕鬆迅速地領略箇中智慧。 《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有來自澳洲、美國、馬來西亞等30位青年發心加入翻譯、編輯及插畫團隊,每兩周進行線上會議,詳細討論理解後,再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向國際讀者介紹漢傳佛教叢林及其精神。這套書不僅體現佛光山集體創作及傳承的精神,更標誌著漢傳佛教制度走向國際的重要突破,為全球英語讀者深入理解僧團運作模式與精神內涵,提供清晰而系統的指南。 洽購:佛光文化 https://www.fgsbooks.com.tw/product/1015 《僧事百講》英文版特別編輯第七冊〈詞彙選〉,收入全書3000則佛學名相,及150則叢林用語、詩詞,並設英漢、漢英詞彙對照表,方便.....
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拓多元視野
術考察為東亞文化開拓更多元的視野。 楊校長於開幕式提出,佛光山重視文化與教育,而人才的培育需要大量的學術研究來支撐,此即是佛光大學成立佛教研究中心的本意。慈惠法師表示,佛教研究中心是校級單位,「為研究漢傳佛教的國際學者,提供最專業與豐沛的服務」。主任謝大寧教授希望能夠於十年之內,「會聚各路英雄好漢,建構國際性漢傳佛教的研究平台」。 而在漢傳佛教的範疇內,慧開法師也進一步指出,中國歷代祖師大德判教,「無不判《維摩詰經》為殊勝」。於今推動學界對《維摩經》的重視,聚焦探討《維摩經》與東亞文化種種交涉,顯示了重要的現代意義。 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期許透過研究計畫,達到學界的「群聚效應」,讓漢傳佛教的研究.....
第二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討會 兩岸激盪智慧火花
席與會。此次發表論文的數量是去年的兩倍,論述的觀點也更為豐富多元。 開幕式由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賴永海,說明第二屆研討會的目的及選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實踐」意義,他表示,近年來,人間佛教已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發展;現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人物為星雲大師,得到廣泛的共識;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已對佛教有正面、明確的認同,甚至包括政界、宗教管理部門,例如十八大,中國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發揮宗教和信眾在社會上的積極作用。他強調佛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優勢,佛教既是宗教又是傳統文化,所以有責任把佛教、特別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做更深廣的推廣。 宜興市副市長吳青峰談到,佛教在宜興.....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求解脫道」,而「解脫道」正體現出菩薩利益大眾的精神,其中觀音菩薩便是很典型的代表。 隨著印度教的盛行,佛教在印度也逐漸衰微,但於此同時卻在別處開枝散葉,一路北傳至西藏、中國乃至東亞,分別形成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而觀音信仰也隨著大乘佛教的北傳,開始在各國傳承與發展。 適應各國民情 觀音形象多元 李世偉指出,「觀音」一詞最早的紀錄,出現於後漢天竺三藏支曜翻譯的《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經中首度提及「觀音」名號。隨後在《無量壽經》、《法華經》、《普門品》等經典的流通,觀音信仰便在中國流傳開來。 而在亞洲地區,觀音在各國所展現的風貌也不盡相同,比如柬埔寨、越南,把觀音稱作「世自在」,視為宇宙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