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修行,共358筆結果:
「人間 佛教」,最終或者落為一種玄思妙想,或者淪為一種純粹的知識學 術,出自世智辯聰,屬於妄想臆測,可以言人人異,語人人殊,它 不是無數佛教行者信仰與經驗的真實昇華,也就無力荷擔指導現代 人類修行與解脫的重任。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人間佛教實踐層面的 重要性,也可以理解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所具有的一個極為 總論──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的一座燈塔 61 清晰顯豁的特徵。 自佛光山開山以來,大師就釐定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 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佛 光山的這四大宗旨,宛如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四柱,托起人 間佛教弘法度眾的大廈,也.....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5-93.pdf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控對人類主體性的侵蝕。 王教授提出,儘管挑戰嚴峻,但AI時代亦為人間佛教提供發展契機。她提出三大路徑:一是技術批判與價值引領,即佛教倫理可為科技發展提供“覺知框架”,避免演算法淪為異化人性的工具;二是修行方式的現實增強,即借助AI擴大“利他半徑”,如虛擬宇宙中的全球共修,但要堅持“自覺觀照”的修行核心;三是居身道場的意義重建。人間佛教通過物理空間、儀式實踐(如早晚課、齋堂用膳)及社會互動,構建“身心合一”的體驗場域,消解技術時代的身心二元對立。因此,王教授認為AI時代的終極追問在於“智慧與意義何者為人之本”。她強調,人間佛教的中道智慧可成為對抗異化的精神資源——以“佛性”喚醒人的主體性,以慈悲.....
/news-event/news/TSNews-000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