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
佛教裡有八萬四千法門,法法都是一門管理,幫助我們成就佛道、圓滿自覺。對年輕人來說,最好的學習典範,就是《華嚴經》中的有為青年―善財童子。在五十三參當中,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上參考的,好比生活裡面的運用、做人處事的關係等,我以十點來貢獻給大家。
《三世因果經》的管理學
這部《三世因果經》是在阿難的提問下,佛陀開示與會弟子,因果對我人的關係影響,如經云:「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三寶,次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能種後世福田。」無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都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業報輪迴,法界流轉。在因果之前,不分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人人平等;因果是人間最公平的仲裁者,也是宇宙人生最高明的管理學。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三)
我在無意之間,寫了〈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文,最初只是想,我們出家人的信仰應該要淨化,發心要真誠,忍耐要加強。尤其,出家修道生活中,要有「為了佛教」的觀念,養成關懷信徒的習慣,要「嚴以責己,寬以待人」,要全力做弘法利生的工作,要與人為善,要從善如流等,做一個稍微像樣的佛弟子。
「覺悟」與「三大轉向」——〈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解讀
本文係筆者在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上的發言〈全球弘揚人間佛教的優勢在哪裡?〉之續篇。星雲大師〈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一文雖短,卻是年屆九旬之時,對自己一生倡導與踐行人間佛教的總攝,含蘊極豐,多言常人之不敢道。筆者經進一步研學,謹依據佛教根本義理,綜貫地加以詮釋。為使相對於佛教信眾而言的更廣大的讀者也能理解,在此之前,有必要把宗教學的基本概念如「信仰」、「自我」、「神聖性」等作一梳理。因為顯然,中文話語系統中依據星雲大師之論述,與西方主流話語系統中依據對基督教與原始宗教的研究所推衍出的一般認知之間,存在著差異。
紀念星雲大師辭世週年,勇敢面對現代人間佛教發展的第三階段
三寶頌
與星雲大師三次結緣皆因文學
三好
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佛教「身口意」三業的淨化運動。大師的三好理念散見其著作中,本文特別匯集4 篇大師於《人間福報》專述的文章,裨益讀者對「三好」有整體的認識。
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詮釋三皈、五戒及生權的內容
星雲大師闡述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指出皈依三寶乃民主而無階級,受持五戒乃自由而無束縛,尊重生權乃平等而無差別。
三皈五戒的人間意義
人生最大的利益,一般人都是追求功名富貴,金銀財寶;但是真正說來,世間所有的利益總加起來,都遠不及皈依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價值。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也是超越世間的聖財。佛如光,能圓熟眾生,是為世間的教主;法如水,能滋潤眾生,是為人生的真理;僧如田,能生長信者的功德法財,是住持佛法的善知識。三寶的重要,就好比陽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唯有皈敬三寶,才得以長養法身慧命,昇華心靈世界,跨越人生的藩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