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塵勞迥脫事非常
塵勞迥脫事非常 Separation from Worldly Passions
萬事無如退步休
萬事無如退步休 To the Peace Brought by Compromise Nothing Compares
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培訓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教授也說,以前還沒有電腦的時候,他只能將字卡貼在經典上,再一一抄寫經號,光是校對就花了兩年,還不一定能毫無錯誤。而這些卡,日後也成為他個人的參考,有時候若要找相關歷史資料,還是會去看這些字卡。「你不知道這些工具好不好用,但是這些工具都會是很好的練習。」 蘭卡斯特最後強調,現在的資料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的資訊,隔天就落伍了,勉勵大家應保持「初學者的心念」,放下自己因過去所學產生的執見,去獲得更多資訊。 圖說:館長如常法師為蘭卡斯特教授介紹簡體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人間社記者王虹月攝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11月10至14日在佛光山麻竹園舉辦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
《星雲大師全集》十二大類簡介
本《全集》共十二類,其中,第一至十一類中,每類的第一本書,開頭依序刊載:《星雲大師全集》自序、《星雲大師全集》簡介、星雲大師略傳、推薦序〈星雲之道:大師一生的貢獻〉等四篇共同序;類別中其餘的單本或單套書的第一本書,一致刊載:《星雲大師全集》自序、星雲大師略傳。另外,十二類所收錄學者專家研究大師的專著,此類非大師著作的作品,文前介紹僅刊載《星雲大師全集》簡介。
佛教的自我教育與生活實踐——以天臺宗二十五方便為例
人類從小到大就不斷地自發性的自我認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以解決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困境與疑惑,只是每個過程的學習對象或目標有所修正罷了。從自我認知「我 可以將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世界與自我是什麼樣的關係?」到自我學習、修正,就是一個全程自我教育的過程。 雖然,佛教說「無我」,似乎與「自我學習」等概念相互違背,但別忘了佛教未曾離開人間,而說「人成即佛成」。此中的「人成」不是指他人,而是指「如佛一樣成就的『自我』」。 想要如佛陀一樣,必先要知道佛陀是如何成就的方法,再起而效法之。而「無我」正是要破斥有一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自我」;要強調有一願意反省、修正、開發潛能的自我,成為一位既善於調御自我,也善於引導他人的「覺者」,此「覺者」即是「佛成」。至於,成就「覺者」的方法可散見於三藏十二部,這種學習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生活的實踐。 本文以天台智者大師「二十五方便」來談佛教自發性的自我教育觀是完成自我的基礎,因為「人成」無它途,只有從自我改變開始。當代西方思潮有逐漸向東方思想靠攏的趨勢, 故本文也藉由傅柯的「自我技術」與賴爾的「實踐之知」來談佛教徒日常生活中自我教育對佛法實踐的重要性,也是「成佛」之全人格教育的起點。
《生活唯識》第二講:「自己」到底是什麼?
我們常常用疑問詞來提問。譬如問:「什麼時候、在哪裡見面?」「這個對什麼有好處呢?」「那個到底是什麼?」「應該如何做?」等等。在所有的疑問詞當中,最根本的疑問詞是「什麼」。如果回答不了「什麼」,就沒有辦法得到「如何」這個疑問詞的答案;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在確認自己是「什麼」之後,才能決定「如何」去生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的生活,就像幽魂一樣的存在;明顯是錯誤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