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總序: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序
信仰可以淨化身心,可以增加道德,可以心存慈悲,可以認識自我,可以服務他人、包別人,可以了解佛陀緣起緣滅的真理,可以增加智慧昇華,可以超越世俗,到達證悟真如自性的境界,可以獲得自由解脫的生活,可以找尋到自己等等。
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的建構
通過與馬鳴尊者的《佛所行讚》相對比,我們發現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首先而且在最根本的意義上是世間生命鏈條中的人。悟道之前,他依靠自力,在世間、今生成佛;悟道之後,他依靠道德和真理,面向人間,以善巧方便廣度有緣人。這就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陀」。
佛教道德教化的理論支撐、基本特性及其同個人生活的關係
佛教道德是佛教淨化人間的重要資源,歷來受到星雲大師的高度重視。人間佛教通過「三好」、「四給」等一系列的實踐,為佛教道德的認同與落實尋找可行的出路。佛教道德因其所具有的理論支撐而建構了一種內在驅動機制,從而獲得了倫理的主體性,使佛教道德的落實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實踐過程。佛教道德所具有的文化個性,使其同其他道德有了明顯的區別,並與個人現實生活產生了深度的關聯。
人間佛教的倫理性與社會意義
人間佛教關注的是佛教教義的人間化,與在眾生現實的社會關係中尋求人間性。因此,人間佛教的倫理向度更加偏重於世俗社會中的倫理建構,注重信仰者個體自我的道德修鍊,並以此在對人間佛教體悟的過程之中,真正實現自我的超越。於是,在現實社會中,人間佛教以新的方式實現了自身改革,賦予佛教信仰過程的實踐性,拉近人與佛陀之間的距離,使得公眾真正的理解佛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
星雲大師所講的人間佛教是廣義的人間佛教,而不是狹義的人間佛教,也不是學界所認為的當代中國佛教。所謂廣義的人間佛教是指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傳統的、根本佛教教理上來的人間佛教。大師說:「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因此,教主本身就是人間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
「至福」與 「圓滿」——「人間佛教」的跨宗教文化整合與歐洲「佛光會」的使命
在當今全球化加劇、跨宗教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的今天,「現代性」面臨危機,其合法性不僅遭受質疑,且需要在一更大的全球文化視角下審視。職是之故,在當代處理東西方思想文化之整合,對中國思想傳統予以擴解之時,我們當有一新的思路與一更宏大開放的視野。對此,由星雲大師開創的佛光山「人間佛教」運動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值得我們作深度的理論反思。如果我們對佛光山「人間佛教」的定位不限於其對明清「經懺佛教」形態的反思,而更著眼於其對漢語佛教空間場域形態的突破,則在很大意義上講,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成功,乃是緣於其自覺或不自覺地展開了一有效的跨宗教文化整合,參與到全球文化的建設發展進程中。換言之,「國際化」是人間佛教的必然發展。即如星雲大師所說,「我們成立國際佛光會的目的,就是要將佛法落實在人間」。就此來看,相對於現代新儒學,佛光山「人間佛教」之思想建設自有其特別之考慮。
開發「人間佛教管理學」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東西方管理學與傳統文化兩界的學者專家們,已對中國儒、道、法諸家與基督宗教的管理思想及其應用進行了多種視角的探索,或是研究東西方學說的管理思想內涵,或論述傳統思想在現代管理情境中的應用方式,或檢證傳統文化對於經營管理實務的影響效應,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與專書。相較於此,探研佛教管理思想與實務應用的著述顯得甚為不足。面對現代企業界所發生的領導能力偏失及道德觀念問題,傳統文化應用於當代管理場域的價值逐漸受到關注,佛教作為一種傳播廣泛及正被實踐的傳統宗教,應能對當代管理學提供思想資源與實用指導。 借鑑中國思想傳統在現代管理領域的理論發展與應用推廣,本文論證人間佛教是能夠裨益當代管理訓練的良好思想與學修體系;其次,探索人間佛教在現代管理領域的應用價值與可行模式。
略論早期瑜伽行派佛教思想的人間性
瑜伽行派的唯識學,「唯」是指修行者個人的心識,是從各人心識為起點的認識論而開展出來的對於染淨緣起的教法,所以其底層邏輯就是基於現實人生的認知作為出發點,在個人的道德修持、社會的建設淨化方面達到圓滿的程度,真正實現「心淨則佛土淨」的人間淨土境界。因此瑜伽行派在宣揚佛陀教法的過程中,針對性地在利益安樂、方便善巧、人間正行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以維護佛教思想的始終如一以及突顯自身學派的獨特價值。 瑜伽行派經歷了奠基、興盛至衰微的整個發展演變過程,學派中對於佛教思想和實踐的探討,也經歷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階段,最終形成了以唯識為中心的觀行體系。本文試圖探尋早期瑜伽行派在思想與行持兩個方面,側重於人間性這一方向上的理論和實踐之要素考察。
人間佛教包容的智慧
過去的2600 年間,佛教在精神追求、道德教化、推動世界和平、解決當代人的心靈困惑和危機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而傳遍了世界每一個角落,廣為人知。二十一世紀對佛教的發展而言,是一個嶄新的時代,既充滿了機遇也提供了挑戰。毫不誇張地說,今日的佛教面臨著人類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人間佛教與道德領導
自有人類群居以來,領導統御便是人群社會中常見的活動,對外侮勢力的攻防、社會秩序的維穩、生活條件的改善、鄉里的互助共生,乃至家族的生存延續,各方面無不需要領導者擔當起帶領與治理眾人的職責,以期邁向整體利益或生活福祉的提升。領導與管理是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普遍現象,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共通內涵,也有受到各地文化差異影響的特殊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