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悲,共594筆結果:
後,親見生老病死之無常, 遂立志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之道。歷經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 證悟「緣起性空」與「佛性平等」的真理,獲得究竟解脫安樂之 道。 佛陀之偉大,不僅在於其證悟,更在於無私的慈悲。他將所悟 的真理平等宣說;為度群迷,不辭辛勞,踏遍恆河兩岸,廣行教 化。正如《法華經》所言,佛陀降生人間,乃為「示教利喜」,令 序二 慈惠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42 眾生離苦得樂,悟入佛之知見。師父曾說,這正是佛陀的本懷,亦 是人間佛教的宗旨。 師父亦言:「佛陀是我的教主,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信仰。」 為追隨佛陀足跡,1963年,他踏上佛陀故鄉.....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2-44.pdf
躺 平化的宗教,很難成為未來人類交流性文明的意識形態。 大師一生不僅具有推動佛教現代化、實現佛教全球化的非凡勇 氣,也具有弘揚人間佛教的鮮明性格,更具有推動佛教人間化從而 實現人間佛教化的大慈悲、大誓願、大智慧、大方便。他生於亂 世,長於農耕之家,少小歷失祜之痛、喪國之憂。十二歲時,大師 割愛辭親,以弱冠之年奉身佛法,出家八十餘載,弘法七十餘秋, 一切難行都能行,一切難忍俱能忍。初則潛龍能勿用,深耕台島, 開荒拓土;繼則毅然走出去,足跡五洲,教化天下;終則建成一個 以高雄佛光山為基地,以遍布全球的三百餘家佛光道場為網路,以 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為四大宗旨,以給人信心,給人.....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5-9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