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大眾傳媒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一生的弘法活動與大眾傅媒實踐緊密結合,雲大師積極透過大眾傳媒弘揚佛法,他早期創辦、發行報刊、推動佛教在電視、廣播中的傳播,後期緊隨時代步伐創辦「佛光山大眾傳媒群落」,雲大師成功地將佛教文化轉化為媒體化的產品,讓佛教更容易為大眾接受,他的實踐為佛教在大眾傳媒的傳播提供了典範。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 北大舉行
,也是兩岸炎黃子孫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盛事。 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樓宇烈教授進行主題發言,釐清了宗教的概念問題,及近代人對宗教理解的變遷,在此基礎上反思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價值和意義、《全集》出版的歷史意義。他指出,佛教一開始就是「教化」的宗教,從來不把世間的追求和出世間法對立起來,比如經文中明確寫到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求兔角」。佛法在今天,應該面對世間,面對當今時代。 隨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從星雲大師詮釋、開創與改革傳統佛教,結合理論和實踐發揚人間佛教的卓越貢獻,及大師在全球佛教界的定位、對當代和未來佛學研究的影響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研討。學者細數大師具體踐行的成就.....
在新的歷史高度再思考、再出發
人間佛教是佛教歷史與現實中的重要現象,也很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佛教的重要現象。人間佛教已經創造性地詮釋了深刻而新鮮的佛教的理念、思想、學術、文化,已經以無比震撼的力量讓古老的佛教精神復活,讓佛教在現代社會煥發出幾乎使人意想不到的嶄新的智慧光芒。
在新的歷史高度再思考、再出發
在新的歷史高度再思考、再出發
人間佛教是佛教歷史與現實中的重要現象,也很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佛教的重要現象。人間佛教已經創造性地 詮釋了深刻而新鮮的佛教的理念、思想、學術、文化,已經以無比震撼的力量讓古老的佛教精神復活,讓佛 教在現代社會煥發出幾乎使人意想不到的嶄新的智慧光芒。
李利安:歷史視角 認識宗派祖庭
從彼岸到此岸 ―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
《阿彌陀經》作為中國佛教歷史上極其盛行的淨土信仰的主要經典,歷來不乏有高僧大德對其闡釋,弘揚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亦對此經有自己的理解與運用。通過分析,發現星雲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理解與運用在部分繼承傳統解經的同時,亦有較大的個人創新,呈現出不變與變、變重於不變的態勢,具有強烈的人間性、實用性、現代性、世俗性和圓融性的特性。這體現出鮮明的人間佛教思想特點,促進了人間佛教思想的弘揚,對佛教經典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理解與運用有重要的現代變革意義,同時,也推動了佛教經典理解與運用的現代化轉型。
尊重與包容
今天,自由、民主與科學,已然成為世界的潮流,但是在人類的濫用之下,自由成為侵犯他人的藉口,民主也變成犧牲弱小的武器,科學更是被野心家利用作為打倒鄰國的工具。過去這三項被認為是社會進步的要素,如今卻弊端百出,值此世局紛亂之際,我們提出「尊重與包容」來作為大會主題,希望能喚起世人彼此的關懷與共識。 經云:「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教最講究「尊重」的修養,因此在世界的宗教歷史中,唯有佛教沒有發生過流血戰爭。我們應如何將「尊重」的美德,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