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華嚴經入門》第五講:盧舍那佛的淨土
接著,《華嚴經》這部大型宗教歌劇拉開了第一幕第二場〈盧舍那佛品〉的帷幕,向我們展示了教主盧舍那佛如何成就其佛土世界。這一幕的開場講述的是,所有菩薩以及一切世界的王者目睹佛顯現的奇蹟,不禁凝神思索:「究竟佛的世界、佛的實踐,其內涵是什麼呢?」佛即刻洞察眾人的心思,於是自唇齒之間放射光芒,借助這片光芒的照耀,諸菩薩們的眼前示現出蓮華藏世界。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悟星雲大師六度菩薩行的實踐,提振正面能量。」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的正向能量,以此來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8月1日第六堂課「星雲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由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黃國清教授主講、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主持,歡迎收看。 課程影片 https://youtu.be/756w5hLAMOQ 星雲大師成就全球五大洲事業的工夫心法是什麼?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於7月1日,在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的線上課程「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細說分明。這堂課由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
人間佛教與南亞、東南亞佛教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galle)、倫敦帝國學院教授特里山塔·南亞卡拉(Professor Thrishantha Nanayakkara)、台灣成功大學教授嚴瑋泓,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近200名學者、宗教界人士與學生出席,共赴一場結合科技、宗教與人文的盛會。.....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galle)、倫敦帝國學院教授特里山塔·南亞卡拉(Professor Thrishantha Nanayakkara)、台灣成功大學教授嚴瑋泓,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近200名學者、宗教界人士與學生出席,共赴一場結合科技、宗教與人文的盛會。 論壇分為兩個部分,首先由與談人分享實例及專業經驗,探討佛教如何與時俱進,運用AI與機械人弘法接引信眾,並分析AI對佛教的潛在影響及兼容性。第二階段則聚焦於AI帶來的倫理與道德挑戰,人與機械–人工智能,是敵是友?在主持人的帶動下,與談人與現場觀眾展開高度互動的辯論和對話。 妙光法師以實例分享AI與機器人在弘法中的應用,帶領大眾探討其影響與成.....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東南亞之人間佛教與非政府組織(NGO) 「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傳佈」國際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 現代民族—國家(Nation-State)在西元16-17世紀的歐洲大陸誕生,接續的啟蒙運動,使得基督宗教與政治權力釋放出公權力和公共領域的主導權,讓民間社會享有自治空間,並與政權之間建立制衡的合作關係。這種相生相剋的概念雖源自西方的現代化過程,但隨著百有餘年的傳播,卻在不同程度上使得亞洲各國予以正視、面對。 宗教傳佈與公民社會講求自主與自治,具有密切關係。宗教自由除了社會成員能選擇信仰自主權之外,亦使宗教能夠成為民間組織,從宗教靈性、文化藝術、教育、學術研究、慈善醫療,到公共政策的探討,皆擁有自.....
茶文學與佛意境的交融——唐宋茶詩的考察
茶是一種至為特殊的植物,可用作治病養生的本草,亦為涵養精神的飲品。唐朝蘇敬等編《新修本草》載:「茗,味甘、苦,微寒,無毒。……去痰熱渴,令人少睡。」佛教禁制飲酒,飲茶則具消解昏沉、清醒神思、寬胸解鬱的功效,助益修行用功。又唐朝陸羽《茶經》言:「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說明茶葉的特性相應於清心寡欲的精進品格。茶作為精神飲品,很早就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名茶好水多出寺院周邊;僧人種茶、採茶、製茶、品茶;文人雅士與學僧禪者以茶會友,茶成為一個很好的文學素材,及精神體悟的表達媒介,他們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詠茶文學。
大洋洲佛光山跨文化交往研究
自二十世紀九○年代初以來,佛光山為深入大洋洲社會並實現本土化發展,進行了廣泛且多樣的跨文化交往。大洋洲佛光山依靠當地政府的支持,在跨文化交往平台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地受到當地居民的接納,有效地融入到當地社會。通過近 30 年的積累,大洋洲佛光山的跨文化交往形成了對象廣泛、平台多元、途徑多樣、議題前沿、活動穩定及活動形式具有歸化性的特點。這些活動的開展,使佛光山在大洋洲收穫了各方面長久穩定的支持,進一步融入當地社會,成為重要的社區成員,甚至爭取到了本土信眾,發展出多元信仰的群體。這一典型案例,為全球化時代跨文化圈的文化傳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啟發人們應當抱有謙和的態度,積極地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進行跨文化對話,並將所傳播文化進行適當的異化與歸化。同時,這一案例還為宗教對話模式的拓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進行交流,探討性別平等對於現代社會的價值。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人間社 知睦 大樹報導】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在6/1-2來到佛光山,1日晚上於傳燈樓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進行交流,探討性別平等對於現代社會的價值。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南華大學宗教所所長覺明法師等接待交流,雙方討論了星雲大師的平等觀、佛光山的教育體系、慈善服務、國際學術合作、佛教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等議題。參訪團由中正大學犯罪防.....
第四屆人間佛教座談會開幕 海內外學者聚首交流
佛陀在人間、人間有佛教─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二章有感〉,他表示,所謂「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其根據出於原始經典,是透過原始經典,闡明人間佛教就是佛教。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亞洲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芬妮說,相較歐洲存在許多的宗教紛歧,中國文化以其融合的胸襟,認為不同的宗教皆有其可取之處,人間佛教也是秉持相同的看法,這是大家應該學習的精神。史芬妮認為,差異不是問題,當差異融合時,就成為一個圓滿的世界,她認為這就是人間佛教的特色。 開幕式與會出席包括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中國藝術研究院田青教授、四川大學陳兵教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等。 展望人間佛教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