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三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研討會
所引領的學術指標,佛教研究中心特敦請萬金川教授主持「《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大型研究計畫,於2013年10月開始執行此一計劃,並於2014年9月首度召開第一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匯聚了海內外佛學研究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對《維摩經》的各個層次內容作了深入的探討 。接著在2015年10月舉辦了第二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第一年初步的研究基礎下,更為深入地考察《維摩經》與東亞文化之相關重要議題,獲得極為豐厚的成果。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試論「佛教共同體」的近代演變與當代發展——以近現代上海居士佛教為中心 的考察
佛教共同體的主體構成主要有三個方面:佛教僧團、佛教居士與普通佛教信眾,其中佛教居士處在連繫僧團與社會一般信眾的中間環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本文在考察近代居士佛教的復興時,認為只有連繫到寺院佛教衰微的脈絡以及僧侶與居士地位此消彼長的微妙關聯,才能探尋其內在的邏輯。以上海居士組織為例,通過組織佛學研究會、居士林等社會組織的方式,居士佛教成為近代佛教復興運動的發起者與主力軍,發揮突出的作用;進而考察近代僧俗互動及居士佛教轉型的主要特點,並進一步思考新時代居士佛教在人間佛教發展中所要應對的新挑戰。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觀摩。 圖/上海星雲文教館提供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和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10月28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盛大開幕。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主持,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王志遠、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佛教線上總幹事安虎生、上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勇安、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妙士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以及來自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近40位學者和部分2017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博碩士研究生等近百人出席。 在開幕式致.....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6月2日在上海星雲文教館盛大開幕。本次會議主題為「人間佛教與人生修持」,開幕式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主持、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溫金玉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李向平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唐忠毛教授、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上海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及海峽兩岸多所著名大學的近四十位學者,和部分2018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博碩士研究生等共近百人出席。 程恭讓在開幕致詞中介紹了會議宗旨,希望通過會議的持續.....
聖詩學傳統的系統比較研究——以十六世紀歐洲「韻文詩篇」發展史為例
目前在波希米亞博物館收藏著1501 年出版的第一本捷克文聖詩,其中收錄了88 首詩。這也是自中世紀以來,首次打破拉丁聖詩傳統,以本地方言所編寫的基督教聖詩,堪稱為現代聖詩的肇端,該聖詩於1561 年擴增為744首。馬丁路德有一段廣為學者引用的名言:「上帝親自透過祂的話語﹝聖經﹞與祂的子民交談,祂的子民也以祈禱與歌唱回應祂J ,加爾文就把路德這段話裡的歌唱內容詮釋成舊約聖經裡的〈大衛詩篇) (David Psalter ),並且致力於吟唱完整「韻文詩篇」(英文: Metrical Psalters ’德文: der Reimpsalter ) 加爾文希望有生之年,的0 篇的整部大衛詩篇都能以韻文詩篇配上旋律吟唱。於是展開了精采豐富的歐洲各國「十六世紀韻文詩篇吟唱史」。
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業
喜聞《星雲大師全集》簡體中文版在大陸出版發行,這真是大陸讀者的福氣,有幸能夠閱讀大師一生弘法的精華。我相信,大師對佛教深奧義理精闢、活潑而簡明的闡述,會使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本文就《大師全集》第三冊中的〈阿含經與人間佛教〉寫一篇個人的讀後感。
人間佛教的出世觀——以《阿含經》為主
印順法師在其所著的《佛在人間》一書中,闡明了他的人間佛教思想。他說:「從佛出人間的意境中,一重人間,一重佛道。這我們稱為人間佛教的,不是神教者的人間行,也不是佛法中的人乘行,是以人間正行而直達菩薩道,行菩薩而不礙人間正行的佛教。」(印順:《佛在人間》,頁73)而印順法師的依據就是出自《增一阿含經》的「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大正藏》第2冊,頁694a)依我個人的理解,印順法師所講的人間佛教就是《阿含經》中所反映出來的佛教。
《大智度論》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由於議程只有半天,僅供應茶敘餐點,當天午餐及交通請參加者自行安排。(佛教學系旁有百萬人興學館滴水坊) 「大智度論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邀請各國和台灣之學者專家交流研究,並開放給國內外大專院校師生以及喜愛佛學之社會人士參加! 報名截止日:9月20日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科技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人間佛教在中國大陸的功能轉型
2018年,中國大陸的佛教徒(包含共產黨允許的其他宗教),應可慶祝一場值得緬懷的週年紀念:就在40 年前,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恢復大陸宗教修持活動議案,此為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宗教受到全面性壓制之後的一個新開始。
對中國佛教前途的思考
物換星移,法輪常轉,佛教白印度流傳中土,轉瞬之間,已近兩千年。兩千年來,中國佛教在與儒、道文化既相互較量,又相互吸收融和中,歷盡坎坷,走過輝煌-挫折-復興的道路,本世紀後半期,又面臨新的挑戰。在這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世紀的曙光即將升起之際,究竟中國佛教前景如何?它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將走向何方?如何再創輝煌?這是每一個佛子和關心中國前途的人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