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說的」與「人要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教義新詮與弘傳法門
星雲大師長年致力推行人間佛教,辛勤筆耕,於豐沛著作中,《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集中闡述人間佛教的根源與特性。從人間佛教四大宗要之「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來看,大抵不離「契理」與「契機」的範疇,就嚴格意義來論,「佛說的」與「淨化的」屬於「契理」,「人要的」與「善美的」屬於「契機」。《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主要彰顯佛陀教法是建立在「佛說的」與「人要的」之基礎上,進而開展「出世」與「入世」的大乘菩薩行。然而,星雲大師亦彰顯「人間的佛陀」與「佛陀是人,不是神」,進而證成佛教「人間化」的可能,此為人間佛教的理論根源。謹就所知,分三層次闡述。
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對《金剛經》要義的解明
《金剛經講話》、《成就的祕訣》是星雲大師疏解《金剛經》的重要著作,集中闡述了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之內在義理關聯。在《金剛經》要義的解明中,星雲大師把「般若波羅蜜」法門理解為一種清淨光明、解脫自在的生活方式。星雲大師認為,般若不在別處,即在《金剛經》的序分提到的日用行事、穿衣吃飯之當下生活。人間行者的般若生活不執著一切而能包容一切、成就一切,不執著施者、受者、施物、果報而「三輪清淨」,真正實踐「無相布施」;不執著我、我所,而以廣大無限的慈悲心「無我度生」,以種種善巧方便護念一切眾生;不住一切有為無為法,降伏種種妄想散動,內心清淨自在而「無住生活」;不貪求聖賢果位、不失本具菩提般若之智、了不可得地修一切善法而踐行「無得而修」,修無所得行、證無所得果;般若的生活讓人的生命存在真正趣向清淨解脫。星雲大師認為,《金剛經》的般若法門即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這是佛說的,也是人要的,能使生活趣於淨化、使人生趣於善美,因此,般若是人間佛教的智慧之源。
人間佛教的宗要
人間佛教座談會大家要我講「人間佛教」。記得有一年的春節,一位名學者高希均教授來佛光山過年,一見面就問我一個問題:「什麼叫人間佛教?」我心想:人間佛教就是佛教嘛,範圍那麼大,哪裡能幾句話就回答呢?不過,這位教授是我們所尊重的人,又是基督教徒,我只有說,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他聽了,「喔!」好像也懂了一樣。
冠佩環趨星拱極—熾盛光佛信仰在人間
唐初,隨著熾盛光陀羅尼的譯出,禳除災星的熾盛光法開始在漢地興起,熾盛光佛信仰源於熾盛光陀羅尼,產生於護國安邦的祈願之中。晚唐以後,熾盛光佛信仰順應民眾的訴求,與生老病死等個人命運相關的民生功用得到了強調,成為了藥師如來的化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道教。融合了漢藏藝術系統的熾盛光佛繪畫演繹了漢藏佛教交融並進的發展史,熾盛光佛還傳播到了吐魯番、西夏、大理,以及日本和朝鮮,順應不同的社會背景,展現出各異的發展圖景。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也是「人要的」,熾盛光佛信仰的發展歷程中,「佛」的說教響應著不同歷史背景下「人」的需要,呈現出「國化」「民化」兩條具體的發展路徑,為當今的人間佛教建設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借鑑意義。
「佛說的」與「人要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教義新詮與弘傳法門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觀音信仰實踐研究
本文以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觀音信仰實踐為具體研究對象,探討觀音信仰先天具有的「人間性」特質,在星雲大師對觀音信仰的理論與實踐宣導下,使人間佛教觀音信仰實現了「超人間性與人間性」之圓融統一。依據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原則,闡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觀音信仰實踐在「超人間性與人間性」、「神聖性與世俗性」等方面形成平衡圓融的信仰形態,並積極踐行與現代理性觀念對接的改革進程,以此回應有關人間佛教的諸多爭議。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與創意
中國大陸人前往台灣遊歷,皆生許多驚喜,許多感慨,許多話題,其中常有這一說:「台灣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會說故事。」這座山就是佛光山,這位和尚就是星雲大師,這故事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人間社記者傅碧珠 美國達拉斯報導 2024年9月29日,佛光山中美文化講壇在達拉斯講堂開辦一場主題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論壇,此外也應青年團之邀,舉行一場英文座談會。論壇及座談吸引近100位信眾和30位青年參與。 由台灣遠道而來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及知悅、知桐法師等一行人,雖然一路舟車勞頓、講座不斷,但論及佛法時,仍精神.....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讀懂其心,認同他所撰述的文章。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幽默風趣的程教授解釋,藉由認識與理解而撰寫「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認為大師一生都在建構理論實踐,如今更將人間佛教的體相用融和,「佛說的、人要的」是教體;「淨化的、善美的」是教用;至於大師的種種觀念、理論的說明,以及對人間佛教理念藍圖的規畫是教相。 圖說:南京大學教授程恭讓在傳燈樓大會堂,以「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為題,發表其對大師從無到有,把佛教發揚到全球五大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研究。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攝 大師回歸佛陀本懷,而且呼應人心的需要,「提倡對全體佛教文化知識和信仰的整合」,程恭讓提及,表面看似判教,實則八宗兼弘.....
人間佛教首度英文研討會 探討佛陀本懷
為其特別量身打造的弘法方式,才能達到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宏願。 最後由美國覺皇法師總結,說明人間佛教與世界連結,回歸佛陀本懷,以三寶及佛陀教義為中心,團結朝著同一目標,共同實踐「人要的、利他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 此次英文人間佛教研討會,是人間佛教本土化的突破及進展。如以在天主教國家菲律賓弘法,就是個成功的例子。 在英文系國家弘法的佛光山法師,8月28日聚集佛光山東禪樓,首度舉辦英文人間佛教研討會,以星雲大師最新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題,由佛光山副住持慧峰法師及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光法師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