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佛教學者們的大力支持與參與。這個會議平台一直重視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專題研究,積極拓展對現代人間佛教的整體性及全面性的研究,強調基於人間佛教視角的佛教中國化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提倡多元宗教文化的深度比較、交流研究。本次會議積極回應習總書記重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思想,特設置「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研究」的核心主題,希望能夠深度推進人間佛教及中國佛教研究,為學者們提供多元文化、多元佛教交流互鑒研究的學術平台。 本次會議也邀請了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諸位參會者作開示。心保和尚認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的連續成功舉辦,將人間佛教的理念進一步的提升和深化,.....
道安大師與星雲大師—一個比較研究的視角
湯用彤先生在其佛教史名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曾依據梁慧皎《高僧傳》中的說法, 1 提出「高僧」和「名僧」的區分問題,認為名僧和同風氣,依傍時代,往往只能使佛法燦爛於當時;高僧則特立獨行,是釋迦精神之所寄,每每能使教澤寄被於來世。湯先生書中根據這一區分的標準,提出東晉道安大師(312-385)不僅是一位「高僧」,而且是「幾可與於特出高僧之數」的那些少數能為佛教開闢新紀元的一代高僧。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第四期人間佛教座談會期間,學者們談論最多的,是星雲大師剛剛出版的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再讀大師這部書,又有一些感想。關於佛教尤其是中國佛教今後發展方向問題,我們更加有了清晰的輪廓,那就是這裡歸納為一個階段性的結論:那就是以原始佛教為基礎,以大乘佛教為指導,以中華文化為歸宿,以人間佛教為導向。
學習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一點感想
《人間萬事》英文版第一冊面世 映照人生萬象的智慧之書
收錄五十九篇短文,展現智慧與慈悲的生活之道。英文版有四大特色: 一、忠於原文,結構清晰:每篇文章均保留原文的標題與段落架構,並以清晰的例子與故事闡明主題,最後以總結段落收束,幫助讀者掌握要義。英譯兼顧文化語境,讓東西方讀者皆能共鳴。 二、生活佛法的指南:本書旨在提供一份日常修行的指引,幫助現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培養真誠、慈悲、精進與道德觀念。它既是生活的鏡子,也是智慧的羅盤,提醒人們在家庭、職場與社會中善用佛法。 三、集體創作的成果:英文版由佛光山歐洲翻譯團隊集體完成,團隊成員來自佛光青年團與義工,由妙光法師統籌。每一位參與者皆受惠於大師著作,將此書譯為英文,是傳承與感恩的具體實踐。 四、多元.....
《邂逅佛教:人世間的一處歸宿》中譯本發行 在動盪時代尋覓心靈歸宿
到啟發與共鳴。 三、回應時代的沉思之作:本書誕生於疫情與全球動盪交織的時代節點,內容聚焦人類境遇與內在矛盾,在AI浪潮與社會撕裂之際,提供佛教視角的慈悲關懷。 蘭卡斯特教授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終身榮譽教授,曾任美國西來大學校長,任內協助學校通過WASC學術認證,奠定其國際地位。他是佛教經典數位化的先驅,對大藏經資訊化貢獻深遠,並擔任《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顧問與「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學術策展人,長年推動佛教研究的國際交流。 這位已入耄耋之齡的教授,與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法誼深厚逾四十載,理念契合,共同致力於人間佛教的現代實踐與全球弘傳。為此,特別收錄星雲大師生前撰.....
宗教經驗與文學創作—以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為例
佛寺楹聯 ─ 浙江七塔報恩禪寺
佛寺楹聯 ─ 浙江七塔報恩禪寺  Temple Couplets - Seven Pagoda Baoen Chan Temple, Zhejiang Provi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