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淨土思想論壇「當彌勒遇到彌陀」 2017.04.29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符合了清代以降淨土宗的世俗化趨勢,其以太虛大師以來的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思想為直接理論來源,同時圍繞當代社會問題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論内容。他以人間淨土思想作為人間佛教理論在實踐上的最終呈現,並充分整合傳統唯心淨土與彌陀淨土,化為己用。其所擘劃的人間淨土藍圖分別在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面展開,體現了建設人間淨土的現實性與可行性。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是淨土信仰在當代新的呈現方式,賦予了淨土信仰新時代的生命力。他充分整合現代與歷史雙重資源,為人間淨土的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向。此外,其人間淨土思想還與傳統儒家大同理想社會以及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理想相一致,更吻合了世界範圍內宗教世俗化的發展趨勢,並將對後者產生持續的影響。
建設人間淨土
什麼叫做淨土呢?就是清淨莊嚴的勝妙國土。再把它說明白一點:就是一種極良好的社會,或優美的世界。平常我們研究佛經早已知道了;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經過十萬億佛土的路程,那裡有個彌陀教主在極樂國土說法教化眾生。其中百寶莊嚴,富麗堂皇,過著極樂優遊無比的生活。世尊的聖教賜予我們正確的認識,這是毫無疑義的!但從未聽說過有一個什麼人間淨土的存在。你看:目前人間所曝露的一切罪惡,哪一個不是淒慘的鏡頭。處處充滿了欺詐、虛偽、殘酷、鬥爭……戰雲密布,危機四伏,人們終日在苦海愁波中掙扎殘喘著,何處覓得著一塊安樂的淨土?你雖吶喊建設人間淨土,是不是等於痴人說夢?對的,現在正為了要拯救補償人類的痛苦和缺陷,所以才提出這個〈建設人間淨土〉的課題來和諸位研究。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
我從小就皈信佛教,在僧團裡,每天早晚課誦、逢人見面,都要稱念「阿彌陀佛」,好像佛教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已經退居到佛教的幕後。 後來,我知道太虛大師等人,都是倡導人間佛教,人間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我才恍然明白,佛教的中心領導者,應該是釋迦牟尼佛。所以我曾經在年輕的時候,也不自量力的寫過《釋迦牟尼佛傳》,就更進一步的知道,佛陀是人間佛教的教主,也是我們信仰上的領導中心。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獻的整理與觀點。研討會第一天議程涉及多位學者對佛教經典、思想體系的深入探討,為學界提供了不同角度和新視角。 第二天的發表首先圍繞淨土經典展開,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肯副研究員則以〈蕅益智旭《阿彌陀經要解》「執持名號」的解經意向〉為題,闡釋蕅益智旭對《佛說阿彌陀經》的詮解,以及對「執持名號」念佛修持的要點。由此得見解經學對佛法修持的直接影響,而不只是理論層次。 此後的場次專注於人間佛教教義體系主題。首先,陳劍鍠教授發表〈人天乘與菩薩乘的修學問題——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觀點〉,探討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對於在「五乘共法」中,以「人道」修持「菩薩道」的觀點,如何落實站在人道修持「今菩薩行」的問.....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議題: 人間淨土與佛教經論研究 當代人間淨土的理論與實踐 從彌陀淨土到人間淨土之實現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的比較研究 彌陀信仰與人間淨土 印度彌陀淨土思想考源 彌陀淨土與臨終關懷 淨土經論與淨土祖師思想/往生事蹟之研究 淨土造像藝術、贊唄與淨土念佛法門之研究 港澳地區淨土思想文化 論文篇幅: 1萬5仟字至2萬5仟字(最好不低於1萬字) 繳交時間: 2015年12月10日.....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探索,取得世人讚歎的成就,雖然形式有差別,但理念是一致的。他表示,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要團結才會有力量」,祝願大陸佛教界與佛光山及兩岸佛教界法依長存。 妙凡法師表示,星雲大師談到中國佛教的貢獻是「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以及因緣果報思想的建立,但是中國佛教只有一半的佛教,在根本教義上只有消極的解釋,缺乏積極的作為,重視出家,不重視在家;重視出世,不重視入世;重視寺院,不重視家庭;重視山林,不重視都市;重視男眾,不重視女眾。因此佛法的弘傳,不能全面性、普遍性的展開。而人間佛教把這一切融合、完整、圓滿了。本次大會主題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希望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讓人間佛教不只影響知識份子,.....
懷念星雲大師第六堂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與現代管理實踐—探索性的研究」
五項特色:「最高領導,以心帶人」、「被領導學,僕人精神」、「提供願景,集體創作」、「人性領導,尊重包容」、「德行領導,正身治人。」這是依大乘佛法精神與實踐提出的人間佛教式的道德領導模式。 黃老師提出「彌陀管理」是星雲大師管理思想特別之處。「彌陀管理」要求管理者思惟彌陀淨土的秩序運作原理,提升自身與部屬的智慧、德行與能力,合力營造全員高度投入、合作無間、幸福共生的組織氣候。 黃老師歸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管理的三個特質:品格管理學、智慧管理學、善緣管理學。尤其「善緣管理學」要大力推廣,在管理上以助人為先,廣結善緣才能聚集能量來推動事業。 侯坤宏總結:管理是一種修練,用來完成自己,成就他人,是菩薩道的.....
親切慈悲音,當代獅子吼——聆聽星雲大師《阿彌陀經》開示的所感所思
星雲大師在雲湖書院的這次開示是從講述自己的出家因緣及在台灣創辦佛光山的經歷開始,大師以一貫家常式的語調娓娓道來,極為親切。接著大師引導我們要如何理解「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如何理解「傳統佛教」與「人間佛教」的關係。在大師看來,傳統佛教與現代佛教、傳統佛教與人間佛教在本質上並無區別。正如大師常言,佛出生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說法在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在人間的教化,因此佛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佛教。正因基於這樣的理解,大師對「人間佛教」才提出了著名的當代詮釋:「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