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論漢傳佛教法會聲音元素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漢傳佛教的法會是由經咒誦讀、梵唄唱誦、文本朗讀、法器敲打等聲音元素,以及跪拜、結手印、佛前獻花、上香、供燈燭等肢體動作融合而成的宗教儀式。構築佛教法會的基本元素有兩個,即「聲音元素」與「肢體元素」。本文的內容是對中國漢傳佛教法會中的聲音元素展開分析,通過聲音元素的視角論述漢傳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的狀況,從佛教法會的聲音元素揭示佛教在華夏大地發展的歷程。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圖說:《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於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海法師、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妙海法師代表贈書,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涂顯峰代表接受。 人間社記者向萱萱攝 人間社記者 姜文婷 武漢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10月25日在武漢大學文學院舉行。與會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集佛教界、文教界各種資源,打造多個管道和平台推動校內合作項目。 馬大助理校長林愛蓮、馬大文學暨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拿督黃子堅、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洪慧珠及佛光山新馬印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聯合揭幕儀式。 儀式上簽署了兩項合作備忘錄,第一項是由林愛蓮、黃子堅和台灣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線上)簽署,另一項是由馬大和佛光山教育中心由林愛蓮和覺誠法師代表簽署,並由洪慧珠及馬大國際關係中心主任茜蒂努喜娜見證。 覺誠法師說,研究中心能促進和諧及文化交流,更正確的瞭解宗教,而且不只是在大馬,也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通過文化教育正確認識宗教所促進的和諧、和平意義。 覺誠法師說,佛光山在馬大設立研究.....
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開啟東亞佛教研究新里程
教研究院 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開啟東亞佛教研究新里程 文/知瑞法師 圖/知泉法師 日本佛光山法水寺於2025年8月27日正式成立「日本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假佛光山法水寺朝山會舘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同時舉辦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來自日本、中國與韓國的與會學者共同見證漢傳佛教在日本建立的第一所佛教硏究機構誕生。 回顧2012年底「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之際,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明確指出,人間佛教研究機構的成立宗旨,在於「為人間佛教在當今時代做出的貢獻留下歷史」,致力於人間佛教文獻的結集、佛陀本懷的發揚和佛教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透過教育、學術會議的舉辦,和學術刊物的出版和翻譯,促進.....
天主教禮儀音樂
本文第一部份首先把改革過的禮儀作一個描述,然後追溯它歷史上演變,因為禮儀是聖樂的根源和生長環境。第二部份則從儀式演變的各階段中,描述聖樂相應的改變。進而從兩者互動的軌跡中,取到界定禮儀音樂的依據。
空間‧儀式‧認同——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
1967年,星雲大師在高雄開創佛光山,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時至今日,佛光山在全球已經創辦近300所道。些遍布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場,並非僅有佛教寺院一種形態,還包含學校、雲水醫院、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形態,成為佛光山在世界範圍內弘法的重要場所。這些遍布全球的佛光山道場聚了文化、教育、宗教等多元特徵,不僅承載著佛光山的歷史與記憶,更是「人間佛教」思想得以具體實踐的有機載體,由此也就構築了人間佛教的記憶之場。筆者認為佛光山全球道場之中,有兩個具代表性的空間場所,為台灣佛陀紀念館和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通過考察兩者具體的空間呈現與儀式展現之間的内在連,以及基於空間、儀式所建構起來的認同及其內在邏輯,以期揭示人間佛教記憶之場的建構過程及其在機理。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2019.10.25
傳統佛教思想的當代詮釋——簡體版《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座談會 2019.12.06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典對知識分子較有影響力,但中國傳統社會有九成都是文盲,因此觀音信仰必須在不同的地域,發展出不同的傳播方式,也就是走入「民間化」,才能深入人心、遍及中國。 觀音在中國的「民間化」,有許多契入的視角,例如儀式中角色的融入、傳說故事的在地化、視覺形象的呈現、神明稱謂的變動,以及在觀音的靈驗故事、傳說、寶卷、善書、筆記小說等民間文學的推波助瀾下,社會上也出現諸多觀音救劫的善書,並進一步將儒家的道德結合起來,勸勉世人行善積德,這些都是民間觀音信仰很重要的煤介,也形成一種獨特的傳播方式。 因此,觀音能夠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李世偉共總結了四點:具足慈悲救難的形象、母性化的轉變、多變且彈性的形象,以及善用民間.....
人間佛教的儀式變革
儀式作為宗教四要素之一,是宗教活動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就宗教的社會化表達而言,聖時、聖所與聖儀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神聖性的構建,其中,聖儀相比其他兩個因素更具有穩定性,因此被視為連繫信眾的根本。從儀式發展史來看,傳統佛教儀式的核心是向內的,即是帶有明顯社會向度的儀式,也都是滿足大乘普度眾生的信修要求,筆者將之稱為「寺院化儀式」。近代革命以來,太虛大師提出了人間佛教的主張,要求傳統佛教進行「三大革命」。所謂教制革命,即包含了變革傳統佛教儀式的內容。尤其星雲大師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各方面踐行人間佛教,因襲中的儀式變革也是重要的一環,突破了傳統寺院圍牆的,是服務於僧俗兩眾的,是意在建立人間淨土,具有重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