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理念的反思: 從「人間佛教」到「世間佛教」
「人間佛教」和「人生佛教」思想是近百年來中國佛教理論與實踐的主流,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對此還需要不斷反思,推陳出新。本文提出以「世間佛教」代替「人間佛教」,「眾生佛教」取代「人生佛教」,以更好地彰顯佛教眾生平等的本質,回歸佛陀慈悲愛生的本懷。
探析民眾宗教意識,解讀中國社會文化—評《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實踐
由於「人間佛教」已經不僅是一種學術思潮,而且是改善人生和造福社會的行動,也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佛教現代化的轉型實踐。而今人間佛教回傳印度,不僅是實現星雲大師「法水長流五大洲」願景的重要部分,也可以為更多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實踐,提供寶貴的經驗。本文探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傳印度,是印度佛教復興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是中國佛教國際化的一個部分。並說明人間佛教屬於「中國化」的現代漢傳佛教,與現存的印度佛教在佛典、儀式、融和性、寺廟建設和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區別。最後,希望能以佛光山的國際弘法經驗,為更多的「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實踐,提供經驗和借鑑。
人間佛教是當今世界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間佛教,顧名思義,就是要在人世間實現佛國的淨土,即是要把佛國的極樂世界在現實的人間付諸實現。這就是「人間佛教」的根本思想。這是當今佛教的一個偉大的理想,也 是當今佛教一切活動的行動指南。「人間佛教」已成為了近、現代世界佛教發展的一股強大的思想潮流。「人間佛教」不僅為中國,而且為印度、東南亞、日本、乃至全世界的佛教界所提倡和弘揚,已經成為佛教發展的一個具有世界性的大趨勢。
星雲大師的生活世界與思想世界特質
作為近現代中國佛教的研究者,每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到「當代人間佛教」,聚焦到「星雲大師」與「佛光山現象」時,我們都在探尋一個問題,那就是――支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奇蹟的人間佛教思想核心內容與核心特質到底是什麼?可是,想在大師的著作中直接找到這一答案並非易事,因為星雲大師向來不故作高深之論著,其博大精深的人間佛教思想大都凝結、消融在其偉大的弘法實踐之中,融化在大師知行合一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非僅僅呈現為語言文字的表徵。因此,只有透過大師生活世界的豐富表象,我們才會發現大師的生活世界裡到處都散發著無法遮蔽的人間佛教思想光芒;我們會發現,大師的思想與智慧是流動的般若,是靈活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智慧,是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的菩薩道精神。可以說,生活世界與思想世界的高度融合,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的高度統一,就是大師人間佛教之最核心的思想特質。如果在近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的發展脈絡裡來理解大師這一思想特質,可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1) 與時俱進、2) 知行合一、3) 同體共生、4) 開放包容、5) 大道至簡。
「人間佛教」與世界和平
佛教是一個和平的宗教,自誕生至今約二千五百年來,沒有發動、參與過任何一場戰爭,是人類和平一貫的宣導者和實踐者。佛教唯一的武器,是智慧之劍,它的敵人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自己內心的貪瞋癡。而提倡「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更是當今促進世界和平的偉大榜樣。「人間佛教」的主旨,是改善人心、關注當今社會、促進世界和平;其途徑,是通過佛陀教誨的實踐,認識人的本性,約束人的不良欲望、暴力與侵略性。佛教認為:只有通過自我修行,遵守戒律,提升智慧,「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才能不斷完善個體生命的品質,而只有每個人都願意並實踐自我約束並理解他人,才能達到人與人的友愛、達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不同政治群體的理解、包容、和諧。而星雲大師本人更以其多年的修行實踐,成為華人世界共仰的道德楷模。
從娑婆世界走向人間淨土
《星雲大師全集》於二○一九年六月在中國大陸發行簡體中文版,這巨大工程在神州遍灑法雨,無疑給大陸信眾帶來福音,值得讚歎再三! 近日承蒙《星雲大師全集回響》編輯委員會之邀,就《星雲講經3》裡的〈談淨土法門〉分享看法。下筆之際,正值二○二○庚子年之新冠肺炎暴發,疫情持續蔓延,社會機制運作受到嚴重影響,乃至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封城」措施,這是一場全民抗擊病毒的戰役。
佛光山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9年7月20日至21日,台灣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了「2019世界神明聯誼會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成功大學、玄奘大學、南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12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共收到12篇論文。
世俗的神聖性質——全球佛教華人地區的法會及社會參與
在洛杉磯郡一個不屬於任何城鎮的偏遠社區,寧靜的山丘上,矗立著一間色彩鮮明的中國佛教寺院,周圍綠樹環繞。這間寺院名為西來寺,英文意義是「來到西方」(coming to the West),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型中國寺院,也是現代漢傳佛教教團佛光山在北美洲的總本山。
佛教的入世動力問題——評程恭讓教授新著對大乘佛教善巧方便思想譜系的建構
程恭讓教授的新著《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以下簡稱《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於2017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93萬字,分上下兩卷。上卷以約50萬字的篇幅扣緊本書副標題「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建構了「最高(最後)的波羅蜜多」—善巧方便的譜系,並論證了善巧方便與般若智慧不即不離、不一不二、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關係,重建了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人之父母一般之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並重的大乘佛教智慧學,為未來重新闡釋大乘佛教的內在本質、理解大乘教化的內在統一性,以及理解人間佛教的現代轉型奠定了佛學智慧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