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為自己出征―活出心中的如來
論中國佛教的主要社會功能
藏傳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
對中國佛教前途的思考
物換星移,法輪常轉,佛教白印度流傳中土,轉瞬之間,已近兩千年。兩千年來,中國佛教在與儒、道文化既相互較量,又相互吸收融和中,歷盡坎坷,走過輝煌-挫折-復興的道路,本世紀後半期,又面臨新的挑戰。在這二十世紀即將逝去,新世紀的曙光即將升起之際,究竟中國佛教前景如何?它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將走向何方?如何再創輝煌?這是每一個佛子和關心中國前途的人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佛教人文精神的歷史與未來
中國佛教淵源於印度佛教,而形成發展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佛教師保持了印度佛教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又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形成了許多特殊的特質,其中最突出的是其對現實的人和人生問題的關注,這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特點。發揚中國佛教關懷現世現生的人文精神,使佛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僅有助於現代的社會和人生,而且對佛教在現代及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佛教回顧和前瞻
本世紀中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之猛烈、犧牲之慘重,實為人類互古未有之劫難。風雲變幻,海立山山間,刀光劍影,遍野哀鴻,生靈塗炭,血肉橫飛,但歷史的車輪並沒有倒轉,真理畢竟勝過醜惡,反人民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力量終於失敗,民主的和民族主義的運動蓬勃興起,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兩種力量較量的結果。
中國大陸佛教的現狀與未來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土,已近二千年漫長歷程,經最初幾百年的介紹接納,至東晉植根於社會,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宗教。它吸收本土文化的營養,不斷進行漠化,與儒、道二家鼎立於世,作為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支撐起中華民族的精神架構,其祥和社會、淨化人心之功,不可磨滅。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開幕研討會
心開幕研討會 主題: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佛光山寺、佛光大學、南華大學
協辦單位: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山叢林學院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8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 第二日精采討論 人間社記者 張曉藝 北京報導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2018年5月25日,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開幕式在北京興中文教館舉辦。本次共有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上千名學生報名參選,初步遴選後,共有106位碩博士生進入初選。最後經嚴格遴選,33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子參與此次活動。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雲湖書院、鑒真圖書館、通州光中書院主辦,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承辦,自2015年首屆舉行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該活動旨在闡揚中華文化,積極關懷人間,提升生活文化之理念,鼓勵碩博士生融合儒.....
佛光山與馬大設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與佛光山設立的「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於11月21日正式揭幕,將進一步促進相關歷史、文化、正信佛教和人間佛教的研究和交流。 該中心設在文學院4樓,與中文系同層,主要提供平台供學術人員進行交流,彙集佛教界、文教界各種資源,打造多個管道和平台推動校內合作項目。 馬大助理校長林愛蓮、馬大文學暨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拿督黃子堅、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洪慧珠及佛光山新馬印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主持聯合揭幕儀式。 儀式上簽署了兩項合作備忘錄,第一項是由林愛蓮、黃子堅和台灣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線上)簽署,另一項是由馬大和佛光山教育中心由林愛蓮和覺誠法師代表簽署,並由洪慧珠及馬大國際關係中心主任茜蒂努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