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的制度化重構— 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為例
現代性的佛教制度建構,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佛光山的制度建設注意到融合傳統與現代,並由此形成了適應於現代社會的新型佛教制度。星雲大師提倡並踐行的現代佛教制度不僅促進了佛教自身的發展,也成為中國佛教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以佛光山為代表的諸多舉措,如對融合佛教戒律的制度建設、制度與現代社會相適應,以及制度所包含的民主原則等,都是值得關注的佛教制度要點。
圓融的佛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特質略論
人間佛教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近十多年來海峽兩岸學界聚焦的佛教熱點問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研究經歷了一個從「邊緣」到「中心」的歷程。「星雲模式」以及宗派建立的思路不足以闡釋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質是圓融的佛教。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融和性特色 ――以佛教內部融和為重點的考察
萬法平等一如的大融和,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體現於佛教內部諸宗各派的圓融會通,僧俗諸眾的融和和樂;還廣泛體現於許多方面,諸如人間佛教與中國儒道諸家、世界各大宗教、諸多民間信仰、社會新思潮新文化等的融和溝通,世出世間法的融會貫通,佛教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和互動,以及海峽兩岸佛教之間、中國佛教與世界各地佛教之間的融和交流等等。本文試從諸宗各派圓融會通和僧俗諸眾融和和樂兩個方面,考察其佛教內部融和的特色。
從《人間福報》「讀報教育」探討佛教的社會教化功能
傳統佛教是以杜絕外緣為修持,以世法為障礙。但以菩薩道為核心的人間佛教卻全然以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惟,以世人眼中的障道因緣為弘法利器與助緣,帶給世人另類的思考與震撼的翻轉教育。尤其更要用這種直接面對現實生活,解決現實人生問題的方法,來完成「人」的淨化與世界的改變。這正是人間佛教的最大特性――人間性的關懷與一切有情的解脫。由於這種積極入世的修證法與求證解脫的傳統修證模式大相逕庭,故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佛教便已掀開革命的序幕,至今歷經一個世紀的爭辯與審視,可以在台灣的佛光山看到成果與印證。本文就是針對佛光山教團的菩薩道事業《人間福報》作一「功能性」探討與田調,特就目前在台灣唯一由佛教團體創辦的日報,進行弘法功能的分析調查;並以《人間福報》的校園閱讀策略人間佛教「讀報教育」為研究主題,透過《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在校園的深耕執行,做成果與弘法關係之探究。從中透析出入世弘法事業,是利樂有情進趣菩薩道之善巧方變與可行方法。
「人間佛教」需要「人間解釋」——論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創造性解釋
本文認為:佛教思想與實踐自進入中國之始就離不開詮釋的問題,佛教的詮釋思想對佛教中國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早已成了中國佛教寶貴而深刻的記憶。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同樣離不開詮釋的問題。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先後有過兩個不同角度的概括,他稱之為「人間佛教的精神」或「人間佛教的宗要」,其一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其二是「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事因緣,心意和樂」,這兩個精神或宗要,其基本含義是一樣的,都是在解釋時突出了佛教的人間性。
難得好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 的深度閱讀
星雲大師以佛光山和各處別分院作為基地推行人間佛教,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已蔚為一股當代佛教運動,導引眾多佛教行者的生活實踐,並為廣大人群提供心靈成長資源。星雲大師開展與創建人間佛教的功績卓著,然學界對其人間佛教之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明顯落後於實際發展進度,尚未形成體系化觀點,如此無由幫助各界人士對人間佛教獲致具廣度與深度的了解。程恭讓教授所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的出版,填補一些空白,使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體系化研究更向前邁開一步。程教授學養精湛,學術觸角深入佛教經論義理與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更長期致力於人間佛教鑽研,能從多元寬廣視角觀照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審視其開展歷程的脈絡與線索,解析其思想理念的內涵與特質,探索其思想詮釋的佛教義理基礎,層次豐富,脈理分明,堪稱一大佳作。
「方便善巧」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略評
自二十世紀太虛法師宣導「人間佛教」以來,經過海內外佛教界眾多僧信人士數十年的宣導和實踐,「人間佛教」理念及其價值已經愈來愈得到廣泛的認可,目前已成為當今中國佛教的主流趨勢之一。在人間佛教推廣的歷程中,以台灣星雲大師及其領導的佛光山,貢獻尤為卓著,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對於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理念及實踐,也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近二十年來,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的成果也不斷出現。最近,台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了程恭讓教授經時四年的研究成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細讀之餘,頗多感觸。於此發表一些感想,向同道求教。
人間佛教重大理論與現實課題的深度解析――評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人間佛教的宣導與創立是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發展歷程中最重大的事件。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3 月初版),全文51 萬字,正是對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力作。程教授參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研究工作已二十多年,他受星雲大師的邀請,先後於1990 年參與了佛光山《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的編纂工作,1999 年總策劃《法藏文庫》的工作,2012 年兼職擔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對人間佛教的研究十分深入。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親歷記
第一次接觸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是在一九八九年。當年的三月份,星雲大師應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邀請,來到大陸訪問探親,一時轟動了大陸。時任政協主席的李先念親自接見了星雲大師,佛教界、學術界、文化界的名流紛紛和星雲大師聚談,並希望兩岸進一步加強佛教、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星雲大師此次訪問也是兩岸佛教界隔絕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的交流,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人間佛教」在當代社會發展的兩個向度
人間佛教的理論和實踐,淵源於佛陀創教的根本情懷,形成於唐宋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人生化、人間化過程之中,是大乘佛教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生根、開花而結出的豐碩成果。產生於古代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土後,經過長期演化,同中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國人根據中華文化發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獨特的佛教理論,「人間佛教」就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的佛教理論」之一。人間佛教的理論和實踐,是中國佛教對世界佛教的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