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跨種族宗教對談平等觀 台印性別平等促進研討會參訪團來山交流
團在6/1-2來到佛光山,1日晚上於傳燈樓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進行交流,探討性別平等對於現代社會的價值。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南華大學宗教所所長覺明法師等接待交流,雙方討論了星雲大師的平等觀、佛光山的教育體系、慈善服務、國際學術合作、佛教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等議題。參訪團由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林明傑教授率領,同行有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趙永祥助理教授、印度尼赫魯大學德里女性研究中心Sinha Roy助理教授、印度國立刑事科學大學法學院院長Pokhariyal教授、印度清奈市馬德拉斯大學法律與犯罪學Subramanian教授,及心理學學者、社工系學者、台灣性別教育學者等17位專家學者與會,多數為非.....
從京都廟宇品味人間佛教的開闊
人間佛教兒童教育的內涵
俗語說:「從小一看,到老一半。」童年時期所接收的印象影響未來至巨,相較於成人,兒童猶如一張白紙,有極大的可塑性,是以古往今來,聰明的家長無不在孩子幼年時期給予細心的栽培。諺云:「兒童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翁。」文明社會本此共識,也往往在兒童教育上挹注大量的人力與資金。至於以利樂世間、教化眾生為己任的佛教,則有所謂「四小不可輕」之說,對於兒童教育,更有其獨特的見地與深遠的貢獻。以下從兒童教育的理念、方法與特色等三方面,來說明佛教兒童教育的內涵。
佛說的,人要的,進化的,現實的——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探微
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的提出的原因是對治當時佛教各種弊病,契合時代人心,其理論依據是根據經論、修證而得出的判教理論和「真現實論」而「真現實論」尤為需要注意。從歷史和文獻角度看,人生佛教的提出歷程也有萌芽、基本成熟、正式提出三個階段。對於太虛大師的各種提法,如人生佛教、人間佛教、今菩薩行、菩薩行、菩薩學處等,需要用「不二」的思惟去理解。而太虚大師對僧信的教育的規劃,於理解人佛教也有著補充說明的作用,需重視。在理清以上問題後,對於人生佛教的八種有影響力的質疑做出回應。如果仿照星雲大師界定人間佛教的四句偈,那麼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可以歸納為「佛說的,人要的,現實的,進化的」。要說明的是,並無必要定太虛大師於一尊,因為二十世紀人間佛教發展,並不是那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集體的、接力的創造過程。太虚大師、星雲大師前後兩位大師交相輝映,亦可謂中國佛教史上難得的盛況。
像教精嚴—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及藝文弘法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創建的佛光山及弘揚的人間佛教,提倡「以文化弘揚佛法」多年來持續致力於推動佛教弘法、教育、文化事業,大師以藝文弘法的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對於漢傳佛教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即便是在短短幾十年間已經初見成效,樹立了漢傳佛教發展與弘法實踐的典範。 本研究主要運用美術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通過對相關言教、撰述的研讀和細緻梳理,重點關注星雲大師規樹建設佛教文物陳列館(寶藏館)、佛陀紀念館、佛光缘美術館及主持編修《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等具體案例,以點帶面,闡述人間佛教美術思想的核心理念,深入觀察人間佛教如何將藝術作為弘揚佛法的重要方式,並將大師人間佛教美術思想置於近現代漢傳佛教發展的脈絡中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論壇紀實:人間佛教《佛法真義》論壇紀實
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舉辦之「傳承中華文化―2018年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表會」2018年12月28日於佛光祖庭大覺寺舉行,主辦方特地為青年學子安排了「人間佛教《佛法真義》論壇」,透過學界的角度,探討星雲大師之《佛法真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觀
星雲大師是推動當代人間佛教運動發展的最重要的實踐家。他來到台灣後,致力於讓佛法久駐人間的各項事業。為此,他做了大量實際工作,具體說來,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普及佛教,二是宣講佛教,三是佛教教育,四是文化建設,五是修建道場,六是公益慈善。這些具體事務中,他對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問題,有著獨特思考與研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教育理念與人間淨土思想的關係
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奠定「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宗旨。本文梳理星雲大師之著作,發現其自青年時期便重視「教育」對國家、社會的重要性,也認為佛教的復興與傳承須仰賴「教育」。在社會教育方面,星雲大師長年來開辦幼兒園、小學、中學及大學院校等體系;在僧伽教育方面,亦開辦佛學院、佛教大學,從人間佛教之理論來勸化大眾修學佛法,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中。從此脈絡來看,星雲大師強調,佛教寺院不僅要打造成人間淨土,亦是教育大眾的場域,使僧信二眾皆安住於佛法的喜樂之中。
以「人間佛教」的實踐認識「人文宗教」——兼談「佛光宗」的時代特色
人間佛教是當代華人佛教的主流形態,主張要為現實人生服務,契合了中國社會現代轉型之需要。其理念以「理性化」為特徵,注重佛法的生活化與社會關懷。這種新佛教的成功,既緣於印度大乘佛教的思想傳統,同時還植根於中國傳統宗教生活的人文精神。不同於西方以有神論為中心的宗教觀,中國宗教堪稱是「人文宗教」,以人文教化為用,以感應道交為體。實踐中的人間佛教,既重視文化與教育的功能,也關注信眾的生命體驗與解脫。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融和性特色 ――以佛教內部融和為重點的考察
萬法平等一如的大融和,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體現於佛教內部諸宗各派的圓融會通,僧俗諸眾的融和和樂;還廣泛體現於許多方面,諸如人間佛教與中國儒道諸家、世界各大宗教、諸多民間信仰、社會新思潮新文化等的融和溝通,世出世間法的融會貫通,佛教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和互動,以及海峽兩岸佛教之間、中國佛教與世界各地佛教之間的融和交流等等。本文試從諸宗各派圓融會通和僧俗諸眾融和和樂兩個方面,考察其佛教內部融和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