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大道中流 一以貫之
大道中流 一以貫之 The Truth Lies in the Center of Everything; Be Consistent.
一師一道 不忘初衷
一師一道 不忘初衷 One Teacher, One Path; To follow with firm resolve and aspiration.
未足為道 不足一談
未足為道 不足一談 Not Worth a Mention; Nothing much to talk about.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人間社記者 妙普、童靜瑩、應嬌 大陸宜興報導 圖說:杜保瑞發表「佛學與中國哲學和佛教真理觀研究」,讓他在廣學中國儒釋道哲理後,開始傾心並學習星雲大師心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圖說: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的關係,是以「淨土」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並呼應方立天教授提出的「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禪宗之後的另一大創新」觀點。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及佛光大學共同主辦,邀請研究人間佛教學有專精的南京大學教.....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人間社 徐文靜、黃凱、常凱 上海報導 星雲大師第八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系列報導(一) 2021年9月11日至12日,「第八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在滬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文學院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因疫情防控需要,全部採用線上方式召開。會議以「人間佛教與文明交流互鑒」為核心主旨議題,分設「《星雲大師全集》解讀與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光山宗史研究」「近現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人間佛教與生態環保研究」「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研究」六個分議題。 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會.....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談。妙凡法師指出,本系列講座站在歷史的高度,系統性地梳理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的互動成果,期望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深層次的思考與啟發。 「在現代人間佛教百年歷史中,星雲大師是舉足輕重的傳奇人物,照亮佛教發展的道路。」程恭讓強調,若無星雲大師的推動,人間佛教可能早已式微或回歸傳統迷信模式,現代人也將難以在佛教文明中找到真正的生命家園。星雲大師不僅確立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向,也推動佛教與現代社會相互契合,讓佛教得以在現當代文化環境中持續生根發展。 程恭讓從全球佛教史,以及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史的代表人物,說明星雲大師在現當代人間佛教的重要地位。人間佛教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從太虛大師、印順法師,到星雲大師的推動,.....
龍樹「七十空性論」之研究
《七十空性論》是主張諸法無自性,空,為大乘佛教之精華,中道的論書. 其僅有藏傳而缺漢譯與梵文,作者依藏譯本中之龍樹釋本,摘出其頌文翻譯,並將內容分成十三章加以解釋。 《七十空性論》中共有七十三首偈頌,第一頌為總論,標明性空之旨,為根本命題之所在. 自第二頌至第七十一頌詳述第一頌之內容,為本論中心. 其中第二頌至第六十六頌,是由世俗的觀點,敘述存在之生滅變化,緣起,主客,時間等法皆無自性; 而第六十七頌至第七十一頌,則相反地由勝義諦的立場,敘述不變化的境界. 最後二頌為「勸信得益」分,為本論之結論。
〈台灣佛教新史〉之七——清代改明鄭園邸為官寺及其倡建人物
清代寺廟分官寺、民廟與會館三類,官方審定通過後准予建設,清代治台初期最有名的三座官建寺院皆與鄭氏三代政權有關,依創建時間序分別為法華寺(原明末遺臣李茂春宅)、大天后宮(原寧靖王朱術桂宅邸)、海會寺(原鄭經北園別館)。 這三座原為官宦宅邸而被改為寺院,自然與鄭氏政權息息相關,清廷為消彌臺民懷思前朝之治理,特於治台初期將這三座宅邸改為道場。有清一代由官方主導建寺者多不勝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