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華嚴經入門》第十二講:追求真理
〈入法界品〉是大乘經典的偉大宗教歌劇《華嚴經》最後的隆重一幕。本品是《華嚴經》最長的一篇,約占整體的三分之一,內容和現存梵文本《Gandavyūha Sūtra》幾乎一致,而相當於本品的漢譯經典《羅摩伽經》在西晉時代就已被譯出,從這兩點可看出,本品和《華嚴經》其他許多章品一樣,是一部原本獨立流傳的經典。《華嚴經》的編輯者將現成的大乘經典《Gandavyūha Sūtra》加在尾端,納入《華嚴經》之中。
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人道詩學情感觀」比較研究―兼論二師對「抒情言志」詩學傳統的繼承與超越及其時代意義
星雲大師與憨山大師均為深刻影響佛教發展的大德,並為後世留下大量文學作品。二師的文學主張與佛學理念有頗多相通相續之處,亦各有特點。他們均肯定人道情感對個體生命覺悟和佛門弘揚佛法的意義,憨山大師以「儒佛會通」立論,星雲大師則以「人間佛教」理念指出佛教重視有情、不棄人道的特點。二師「詩學情感觀」均繼承中國古代「抒情言志」的詩學傳統,而在如何協調「言志」與「抒情」關係的問題上,又顯示出對二者的超越。縱向來看,二師的詩學情感論有助於佛門弟子在創作中展露自家情感,並借由人道情感契入對澄明心性和大乘菩薩道的體悟,從而豐富佛教文學的創作形態和「抒情言志」詩學傳統的思想內涵;橫向來看,二師的文學思想有助於糾正文學的不良創作傾向、重建文學的社會價值。二師的文學理論與創作對中國文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應當被學界所注意。
《華嚴經入門》第五講:盧舍那佛的淨土
接著,《華嚴經》這部大型宗教歌劇拉開了第一幕第二場〈盧舍那佛品〉的帷幕,向我們展示了教主盧舍那佛如何成就其佛土世界。這一幕的開場講述的是,所有菩薩以及一切世界的王者目睹佛顯現的奇蹟,不禁凝神思索:「究竟佛的世界、佛的實踐,其內涵是什麼呢?」佛即刻洞察眾人的心思,於是自唇齒之間放射光芒,借助這片光芒的照耀,諸菩薩們的眼前示現出蓮華藏世界。
五戒菩薩戒戒會
五戒菩薩戒戒會  Five Precepts & Bodhisattva Precepts Ceremony
萬佛在家五戒菩薩戒會
萬佛在家五戒菩薩戒會  Ten-Thousand-Buddhas Five Precepts and Bodhisattva Precepts Ceremony
佛光山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
佛光山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  Five Precepts And Bodhisattva Precepts Retr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