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而是關乎世界未來的佛教。星雲大師一生致力弘揚人間佛教, 其人間佛教理論深廣,實踐博厚,貢獻至巨,影響至深。這裡管中 窺豹,略揭端緒。 一、釋迦牟尼的佛教「其實就是人間的佛教」 佛教的創立人是釋迦牟尼佛。西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出生在 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他的家族屬於刹帝利種姓,父親是淨飯王,母 親是摩耶夫人,他本人姓喬達摩,名字叫悉達多。佛陀在世時的印 度社會,已經形成種姓制度等級森嚴的婆羅門教,在社會生活中, 每個階層的人普遍都以身分、血統被判斷,而不是以道德、行為被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46 判斷。低種姓階層的生活常常遭遇不平等和痛苦的折磨,被排斥於 正常社會.....
佛陀教法思想之根本宗旨是現法樂、後世樂、究竟樂之辯證統一—《雜阿含經》義理辯證之一
《雜阿含經》作為最早期的一部原始佛教聖典,更多真實地反映了佛陀時期佛教思想教法的實際。本文中擬提出並論證:由《雜阿含經》求證釋迦牟尼佛之教法思想,首先可以肯定地說,佛陀教法思想的根本宗旨,乃是關懷眾生及人類的現法樂、後世樂及究竟樂的問題。所以佛陀的教法思想,從本質上看,可以說是為眾生、為人類探求幸福之道的學問;從特徵的角度言,佛陀為眾生、為人類所探求的幸福之道,則是能對人類現法樂、後世樂及究竟樂問題加以辯證考量的一種幸福之道。
關於《轉法輪經》(二之一)
所謂轉法輪 (梵文為 Dharma-cakra-pravartana, 巴利文為 Dhamma-cakka-pavattana),廣義來說是指釋尊一生說法的全部,但《轉法輪經》部經典是釋迦牟尼佛最初所轉的法輪,即是對五比丘最初說法的經典。對佛教徒而言,因為這最初的說法是更應具紀念性及重要的事跡之一,所以《轉法輪經》直至後代仍廣為流傳、為人所知。例如,在現今南傳佛教的各種儀式上,仍常讀誦《轉法輪經》。到目前所知各部派中的《轉法輪經》有二十幾種之多,各經典中以本經最被廣為流傳、讀誦。
人間佛教對社會福利的貢獻(三之一)——綜觀星雲大師在解行上的詮釋
筆者的目的是根據南傳巴利藏和北傳的漢文阿含藏,來彙整釋迦牟尼佛(約西元前五六三─四八三年)所說的法義,以點出星雲大師如何在深奧的法義中,形成人間佛教福利社會的理論面與實踐面。
七佛傳法偈 ─ 釋迦牟尼佛偈
七佛傳法偈 ─ 釋迦牟尼佛偈  Gatha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eachings of the Seven Buddhas - Verse of Sakyamuni Buddha
第三章 從釋寶成的《釋氏源流》到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漢傳佛教六百年佛陀觀及佛教思想之重大轉型
人間佛教對社會福利的貢獻(三之二)——綜觀星雲大師在解行上的詮釋
筆者的目的是根據南傳巴利藏和北傳的漢文阿含藏,來彙整釋迦牟尼佛(約西元前五六三─四八三年)所說的法義,以點出星雲大師如何在深奧的法義中,形成人間佛教福利社會的理論面與實踐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