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僧伽教育之研究
「佛教」即是佛陀對眾生的教育,其建立僧團、遊化四方,都是為了教導眾 生,令其契入真理而得度。東傳後,僧侶譯經講說、弘揚佛法,寺院叢林隨之而 起,八大宗派亦逐之成形。佛教至此發展蓬勃,建寺安僧、興學辦道、培育僧才, 深深地影響中華文化的內涵與發展。隋唐之後,中國佛教歷經多番波折,逐漸成 為世人眼中消極的、往生的佛教,榮景不再。
九品往生 最高蓮台
九品往生 最高蓮台 Nine Grades of Rebirth; Born in the highest lotus throne.
人間佛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星雲大師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如今面對嚴重高齡化的當代社會,我們如何應用佛法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生命終極關懷,亦即如何協助絕症末期病人及家屬,不但能夠坦然面對生死情境,而且能夠知所取捨,實質地讓臨終病人身無病苦、心無罣礙、如願往生,這是人間佛教的當代必修課題。以下舉一個癌末病人的臨終關懷及輔導實例,藉以說明佛法對於生命終極關懷的現代應用。
從人間佛教論「往生」概念的現代開展與社會關懷實踐
生、老、病、死―本是有情眾生一期生命週期中的自然現象與必經歷程,然而在認知上,絕大多數現代人無法接受生命週期中的「自然死亡」;同時,在情感上,也存在著難以割捨的生離死別情結,以至於在心態上,無法坦然地面對自我以及親人的「自然死亡」與「往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深層弔詭。
淨土《善女人往生傳》的生西結構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國際學術研討會
題: 人間淨土與佛教經論研究 當代人間淨土的理論與實踐 從彌陀淨土到人間淨土之實現 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的比較研究 彌陀信仰與人間淨土 印度彌陀淨土思想考源 彌陀淨土與臨終關懷 淨土經論與淨土祖師思想/往生事蹟之研究 淨土造像藝術、贊唄與淨土念佛法門之研究 港澳地區淨土思想文化 論文篇幅: 1萬5仟字至2萬5仟字(最好不低於1萬字) 繳交時間: 2015年12月10日以前 會議接待: 請於2015年7月30日前寄回「回執」,並經審核通過後,大會將提供論文發表學者往返費用、食宿費用 中華佛教文化院、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西方寺
協辦.....
人間佛教座談會 認識佛光山
,乃至救災、和災後重建、教育、產業、文化、經濟,從文化與教育深根服務,落實慈善中有文化與教育。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壓軸登場,暢談佛光會組織與功能,他表示,佛光會的組織是讓在家居士從出生到往生,都能在佛化家庭中受教化,找到自己的價值,讓人看見夢想的力量。大師也希望透三好、四給、五和的學習,讓佛光會員成長,有為人服務的榮耀感,且對於佛光會幹部給予專業化講習,提升服務人的能力,利己亦利他。 圖說:文化院代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說明,大師創辦文化最大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到佛光山的文化、佛教的文化,以文化來弘楊佛法。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圖說:慈惠法師表示:以座談會的方式舉辦「人間.....
感恩生命,自在生死──學者與行者談人間佛教生死觀
薩的生命不受生死的束縛,在十法界中流轉直到成佛,所以說在輪迴裡就解脫了,沒有所謂輪迴的問題。只要我們理解這個道理,自然就能夠克服、超越對死亡的恐懼。 生活中如何放下對愛人生離死別的執著,慧開法師提出了往生佛國或乘願再來的條件。他建議及早培養並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觀,老病來臨時,要先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確立個人來世生命的規劃,避免因身體機能的衰敗而失去上升佛國的因緣。又平日精進修持與發願,累積具足「信願行」資糧,尤其在世緣將盡時,要心懷感恩,萬緣放下,邁向來生。 人稱「小慧姐」的趙翠慧檀講師,二十多年前曾因罹癌而經歷瀕死體驗,回想那段難忘的日子,他非常感念當時星雲大師在她飽受病苦折磨.....
淨土念佛法門在當代臨終照顧場域的實踐 ――臨終念佛經驗的現代詮釋
「三根普被」的淨土宗念佛法門是佛教徒歷來最普遍受持的修行法門。將念佛法門歸於「易行道」的看法是原因之一,但是人們對輪迴轉世的信仰與生死解脫的關懷,則是更為重要的修行動力。在台灣安寧療護體系中,由佛教法師擔任的臨床宗教師在將佛法融入對臨終病人照顧的過程中,念佛也是主要應用的法門,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為求善終,不僅病人被引導念佛,家屬往往也加入臨終助念的行列,而形成現代華人社會臨終照顧場域,極具人間佛教實踐意義的現象。然而,臨終念佛的意義何在?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間佛教意義何在?在參照臨終病人念佛的實踐經驗下,淨土經典的相關論說又應如何進行現代意義的理解?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可以活化吾人對佛教經典的意義理解,也可以為人間佛教的當代實踐增添一筆註腳。基於以上問題背景的思考,本文嘗試從台灣安寧療護的宗教實踐中,建立一個吾人對臨終念佛經驗的現代詮釋,以此揭露臨終念佛之人間佛教意義的思想線索。具體將從以下幾個次題演繹論述:一、臨終時刻的神話處境;二、替代涅槃的淨土;三、從臨終視域發現淨土的意義;四、臨床案例的演示。最後,以臨終念佛的人間佛教意義,以及後續深入研究方向的呼籲作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