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倫理性與社會意義
人間佛教是繼惠能「六祖革命」以來,中國佛教史上又一次的重大革新。應該說,這次革新奠定了中國佛教在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方向。繼太虛大師後,法舫、大醒、慈航、印順法師與趙樸初居士等人,在太虛大師的基礎上,將人間佛教思想作了系統、深入、全面的分析與闡述,是人間佛教思想得以進一步推動與發展。進入二十世紀六○年代,星雲大師更是將人間佛教思想從理論的建構模式之中轉化至社會實踐的過程之中。
人間佛教與道德領導
自有人類群居以來,領導統御便是人群社會中常見的活動,對外侮勢力的攻防、社會秩序的維穩、生活條件的改善、鄉里的互助共生,乃至家族的生存延續,各方面無不需要領導者擔當起帶領與治理眾人的職責,以期邁向整體利益或生活福祉的提升。領導與管理是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普遍現象,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共通內涵,也有受到各地文化差異影響的特殊表現。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論壇主題: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 緣起: 活動連結: 論壇子題: 寺院經濟的管理文化 佛教倫理與企業管理 佛法對企業管理的啟發 佛法對大學管理的啟發 佛道精神與企業社會責任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 印度於佛教產生時正值第一次城鎮化時期,徙聚為城,商賈漸興。當時佛陀針對傳統婆羅門壟斷祭天神賜的倫理,而主張「平等自主」和「自作自受」的生活倫理,使得新興社會階層成為廣大的受眾。這些新興階層主要從事各種商業活動,據《雜阿含經》說:「營生之業者,田種行商賈,牧牛羊興息.....
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倫理的貢獻
星雲大師對於倫理學的議題,有廣泛的涉及,把佛教倫理從傳統推向現代關注,形成系統性的觀點,構成其「人間佛教的新倫理觀」,由此而論,星雲大師對於佛教倫理有著重要的貢獻。
研究員-廣興
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度東蓮覺苑佛教與當代社會訪問教授 新加坡佛學院訪問學者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廣興 中印佛教 中國佛教思想 中國佛教倫理學 中譯阿含經與南傳尼柯耶的對比研究 早期大乘佛教 The Concept of the Buddha: Its Evolution from Early Buddhism to the Trikaya Theory. UK: Routledge, 2005. 《人間佛陀--歷史佛陀觀》,2005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倫敦大學哲學博士.....
榮譽教授-溫金玉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溫金玉 中國佛教倫理 中國佛教制度 《僧尼的一生》(1993,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四分律釋譯》(1997,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惠能法師傳》(2000,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國淨土宗研究》(2008,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哲學碩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