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不忘佛陀初心——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有感
星雲大師是當代著名的佛教高僧,自幼出家,弘法利生70 多年。從大陸到台灣,從華人圈到全世界,大師終其一生努力推行人間佛教,為佛教的復興、社會的和諧及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師為法忘軀、無私奉獻的行誼利益了無數人,其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精神感染了無數人。大師在弘法的過程中,筆耕不輟,著述頗多。而今,大師以耄耋之年,總結了一生弘法利生的寶貴經驗,即是他的大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讀來發人深省。筆者不揣淺陋,試以一言蔽之:不忘佛陀初心。
不忘佛陀初心—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有感
探討佛陀與阿羅漢住世人間的本懷——從《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申論之
中道生活與人間佛教——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
星雲大師畢生弘傳人間佛教,如今雖然年逾九旬但仍著述不輟。大師每一部佛學著作所述說的思想內涵,既有其一以貫之的基本思想—這一基本思想無疑就是「人間佛教」思想;同時,又各有其獨特的視角和特點。《佛法真義》(3冊)是星雲大師繼《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之後,最新出版的一部佛學著作。那麼《佛法真義》一書的獨特性何在呢?
中道生活與人間佛教——讀星雲大師《佛法真義》
星雲大師畢生弘傳人間佛教,如今雖然年逾九旬但仍著述不輟。大師每一部佛學著作所述說的思想內涵,既有其一以貫之的基本思想—這一基本思想無疑就是「人間佛教」思想;同時,又各有其獨特的視角和特點。《佛法真義》(3冊)是星雲大師繼《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之後,最新出版的一部佛學著作。那麼《佛法真義》一書的獨特性何在呢?
中國佛教的新生典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讀後感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特別是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在星雲大師的領導下,目前已經在全球建立起300多個道場,國際佛光會也遍及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成為中華文化向外傳播的重要陣地。去年,人民出版社和宗教文化出版社聯合出版了大師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在大陸產生很大的回響。前段時間,《星雲大師全集》正式發佈,共365冊,3千多萬字,堪稱人間佛教的智慧寶藏。 此次會議邀請台灣佛光山宗務委員、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他談到佛教與當今社會融合的問題時認為:「佛教也曾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因諸多的人為因素,使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教法及佛所制定的戒律,產生許多分歧與異說,形成各種教派與思想主張,彼此不能團結而造成佛教發展的困難。.....
傳承中華文化: 第四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成功舉辦
方法,同時不能帶著妄念解讀古代問題。程教授隨後分享了他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十大貢獻、三大建設方向和三大價值方向的理解。程教授指出,儘管一些現實問題在古代被遮蔽,然而它們在當代的重大意義正在重新浮現。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佛法化實踐和中國化歷程,在佛教史的角度看,即是佛教的偉大實踐。在這一實踐之中,佛教的人文價值正在充分凸顯,並且蘊含著以星雲大師為代表的人間佛教實踐者們,作為菩薩行者的般若與方便。 開題會首日共進行2場合計12人次的開題報告,並由妙凡法師、程恭讓教授、王雪梅教授和張靜之秘書長進行精心而細緻的評點。與會學子通過文史哲和社會科學等不同進路,通過討論星雲大師思想與實踐、人間佛教的佛理.....
人間佛教的「人間性」與經典詮釋之間
在現代性脈絡籠罩下的當代人間佛教,雖一方面上溯佛陀的本懷即為人間佛教的起點,但無疑的也是對現代性問題之挑戰的回應,才有當代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運動的出現。本文從兩大點來說:一是由理解經驗現象中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說「人間性」;另一則是藉由經典詮釋活動,以說明「人間性」在其中的展現,並同時指出佛教經典詮釋活動所需參照的原則。指出人間性即人是在任何差別乃至對立的現象「之間」,經由自覺的反省與問題的處理而展現,用佛教的概念來說,人間性即人對其處於緣起法之間的自覺與反省。
在歷史與現代之間——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星雲大師的新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出版,對於「人間佛教」運動作了一個思想史的定位與論述,應該說是漢傳佛教「人間佛教」運動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和新的里程碑。此文是作者從近代漢傳佛教思想史的角度,略為談以下三點作者個人的讀書所感:1)人間性與「文明論述」、2)近代佛教的正統性與回歸源頭、3)學術的論證與宗教的體認。
